初春的蘭州,春寒料峭。西固區民政局接待大廳里,一位佝僂著背的老婦人正蜷縮在長椅上。她頭發蓬亂,布滿裂紋的雙手緊緊攥著褪色的布包,渾濁的眼睛里寫滿警惕與惶恐。工作人員輕輕遞上熱水,她卻受驚得向后縮去……老人名叫張梅花(化名),是一位在河南、河北、江蘇等地流浪了整整30年的西固籍老人。
江蘇省張家港市救助站的遣返記錄顯示,這位67歲的老人患有嚴重的關節炎和認知障礙,隨身物品只有一本泛黃的筆記本,上面歪歪扭扭寫著“西固”和幾個模糊的名字。當工作人員嘗試與她溝通時,她只能反復呢喃著“回家……”
“迷霧”中尋親
戶籍系統里,張梅花的信息停留在1995年。泛黃的檔案顯示,她曾是西固區某街道的住戶,1995年因家庭矛盾離家出走,此后再無音訊。如今,她的戶籍狀態異常,也從未辦理過二代身份證。
“必須盡快找到她的家人!”民警們兵分兩路:一路與張家港市民政部門對接,梳理她近十年的流浪軌跡;另一路聯合街道社區,發動群防群治力量,在西固區37個社區張貼尋人啟事。
社區民警張振華主動請纓走訪張梅花原戶籍所在的街道。巷子里的老住戶們大多已搬走,僅剩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其中,一位78歲的王奶奶顫巍巍地說:“我知道她……”王奶奶為“迷霧”中尋找張梅花身份的民警帶來了一絲曙光。
經過五天的排查,社區民警終于鎖定了張梅花的真實身份并聯系上了其“家人”。然而,當民警張振華敲開張梅花家人的門時,卻遭遇了閉門羹。原來,1995年張梅花因家庭變故離家出走,此后音信全無,丈夫抑郁而終,她的父母親也都早已去世,唯一有血緣關系的女兒對這位在她出生后就棄她而去的母親毫無印象。尋親工作再次陷入了停滯……
重新落戶
4月10日,在社區民警張振華和戶籍民警贠瑋的不懈努力調解下,原本抗拒認親且不愿透露身份的親人最終還是同意幫助民警確認張梅花的身份。在派出所服務大廳戶籍窗口前,民警特事特辦,為張梅花辦理了集體戶口。當嶄新的身份證遞到張梅花手中時,老人指尖輕觸照片,嘴角泛起一絲久違的微笑。
4月12日,西固區敬老院里,工作人員為她換上嶄新的棉衣,鋪上柔軟的被褥。窗外,春梅正開得爛漫。
如今,張梅花每天都會在西固區敬老院的院子里曬太陽。護工們發現,她總愛撫摸著身份證上的照片。社區民警張振華定期來看望她,“她現在記性好多了,還認出了自己的名字‘張梅花’三個字?!弊o士長欣慰地說。
這場跨越三十年的救助,不僅讓一位流浪老人重獲新生,更溫暖了整座城市。“每個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而警察的職責,就是為迷失的人照亮回家的路?!眳⑴c尋親的民警如是說。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滕效宏 通訊員 郭炯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