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4月14日報道,俄羅斯國防部14日表示,俄軍13日使用兩枚“伊斯坎德爾”導彈對蘇梅烏軍“謝韋爾斯克”戰役戰術集群指揮人員會議舉辦地發動打擊,消滅烏軍60多人。據報道,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消息說:“昨天,在烏軍動用非國產電子對抗設備與防空系統主動對抗環境下,俄軍向蘇梅市‘謝韋爾斯克’戰役戰術集群指揮人員會議舉辦地發射了兩枚‘伊斯坎德爾-M’戰役戰術導彈”。
俄羅斯國防部在消息中表示:“打擊命中目標,60多名烏軍被消滅。”
事故現場(資料圖)
看看俄軍的伊斯坎德爾導彈有多狠:7米長的彈體帶700公斤炸藥,10分鐘內就能從俄境內砸到基輔。更絕的是這玩意兒能變軌突防,烏軍剛買的愛國者防空系統根本攔不住。 難怪歐洲急得跳腳,連夜找美國買二手導彈,可拜登手里那1500枚庫存,怕是連波蘭都喂不飽。戰場外的博弈更刺激。 俄軍剛炸完蘇梅,征兵辦就宣布今年再招16萬新兵——加上現役的240萬大軍,這規模直接碾壓整個北約30國的總兵力! 莫斯科郊外的兵工廠更是三班倒造導彈,明擺著告訴世界:這才叫“特別軍事行動2.0”。
歐美國家領導人對此次襲擊作出了反應。“有人告訴我他們犯了一個錯誤,但我認為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特朗普13日晚在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上對記者稱,“我認為整場戰爭都很糟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13日稱,迫切需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執行停火協議。歐洲將繼續與合作伙伴接觸,對俄保持強大壓力直到沖突結束,并按照烏方條件實現公正持久的和平。法國總統馬克龍13日稱,俄選擇繼續戰爭,“公然無視人類生命、國際法和特朗普總統的外交努力”,需采取強有力措施促使俄停火。
事故現場(資料圖)
盡管烏克蘭和西方國家對普京的譴責聲勢赫然,稱此次襲擊是俄羅斯針對平民的“血腥屠殺”,不過,國內很快就傳出消息,指出俄軍攻擊的其實是烏軍的一場“授勛大會”。被稱為“女督軍”的烏克蘭議員祖格拉婭透露,襲擊前烏軍正在一所被征用的大學里開會,表彰在“庫爾斯克行動”中表現突出的士兵。可惜的是,由于“內部叛徒泄露了情報”,俄軍很快就發起導彈攻擊,結果將聚集的烏軍一掃而光。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4日則回應稱,俄方已多次強調,俄方軍事打擊只針對軍事及其相關目標,俄軍方并未襲擊民宅與社會機構。俄國防部14日發布戰報稱,俄軍此前一天向在蘇梅市舉行會議的烏軍“謝韋爾斯克”戰役戰術集群指揮人員所在地發射了兩枚“伊斯坎德爾-M”導彈。由于目標被擊中,超過60名烏軍士兵喪生。俄方稱,烏當局繼續將烏民眾作為“人盾”,俄軍襲擊完全是針對蘇梅市的烏軍人員集結地,而烏軍卻“用平民進行掩護”。
事故現場(資料圖)
站在人性的角度,我們無法不對這些無辜的生命感到痛心。戰爭,永遠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導彈的爆炸,帶來的不僅僅是死亡和傷痛,更有無盡的悲傷與憤怒。我們無法想象,那些在蘇梅市的人們,如何在恐懼和絕望中度過那些漫長的夜晚。在這個問題上,我無法保持中立。任何對平民的打擊,都是對人道主義的褻瀆。戰爭,不僅奪走了人們的生命,更摧毀了他們的家園和未來。每一個生命的消逝,都是我們共同的損失。
其實,自從去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就沒過過幾天安生日子。多少城市被炸得面目全非,多少人背井離鄉,妻離子散。這場仗,不僅讓烏克蘭人民遭了殃,也讓整個世界不得安寧。大家都希望和平談判能解決問題,可這談來談去,就是談不出個結果。現在蘇梅市又出了這檔子事,烏克蘭肯定更不愿意妥協了,俄羅斯估計也不會輕易收手。這仗,到底啥時候是個頭啊?其實,說到底,打仗,苦的還是老百姓。希望雙方都能冷靜下來,好好想想,這仗,到底值不值得打。和平,才是最寶貴的,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