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這些年,那些在汽車關鍵技術領域毫無建樹的所謂新勢力,通過拉踩、夸大宣傳、頻繁的創造新名詞,收割了一批又一批的消費者。
不管是曾經做面包車的,還是三輪車的,或者是老頭樂的,在一批接一批的新名詞中,他們都翻身一躍,不僅在聲量上干趴了BBA等百年車企,也在銷量、和售價方面讓BBA們喘不過氣。
甚至有人在發布會上直言,奧迪奔馳這些車企,對于新車的體驗,不能說無知,但它們是落后的東西……
甚至勞斯萊斯邁巴赫,也一時間,被摁在地上摩擦……尤其在一些車企的發布會上,被掠的體無完膚。
關于什么遙遙領先、遠遠超越、100萬內最好、500萬內最好,1000萬內最好,超越別人兩代、三代之類的那就更不用多說。
小柴每每看這些新勢力車企的發布會,發布會上那些演講的老總的嘴,就像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脫韁的野馬,帶著1.8萬匹馬力肆意崩騰……
甚至,他們創造出了一種超出物理科學的新理論體系,兩片1500兆帕,加一塊就是3000兆帕,這像極了50°的水,加50°的水就變成一百度一樣的離譜。
當然,有些新能源車企,突破科學界限還不夠,還伸出了上帝之手。開了我們這車可以給你延壽三十年,小柴沒記錯的話,當年神通廣大的齊天大圣?找閻王給寇洪延壽,才12年。
而上述吹破天的言論,在吹智駕方面那簡直是弟弟。比如現在車企的發布會,大篇幅都在談智駕,在這些發布會中,他們不僅強調智駕牛到一塌糊涂。
而為了在氣勢方面力壓友商,又創造出所謂的高階智駕,甚至連自動駕駛字眼都能上。但是說破天,都是L2.
而在發布會之外,汽車的高管們,為了彰顯自己的智駕多么牛,更是身體力行的告訴用戶,我們這車,可以解放人類了。
比如有車企高管早在四五年前,為了宣傳自家智駕,把自己脫手開車的視頻放上網,炫耀自己邊開車邊吃早飯。
類似的還有直播開車,強調智駕可以讓他打盹睡覺……咱們不知道這個老板是誰……
再比如什么開上我們的智駕,想撞都難這樣的離譜言論,那更是一搜一大把。
而關于多少公里0接管,也成了車企們肆意宣傳智駕的常規操作,比如前幾天,某車企還在到處發通稿:「某某車企智駕長測,7000公里0接管……」
類似的還有某大佬公開發微博表示:我從老家開車到深圳,全程1314公里15個小時,使用高階智駕,全程0接管,施工路段、緊急換道、急剎車、轉彎等復雜路況。從容應對……
甚至各大車企的高管、老板,更是排著隊的直播智駕開車,宣揚就算脫手也很安全。
類似這樣的案例,非常非常多,柴友們也一定見識過,小柴保命,也就不多舉例了。
也在造車新勢力這些年的吹吹打打中,尤其對輔助駕駛的吹吹打打,加上用大量的資本,收買流量,瘋狂的利用這些離譜的虛假宣傳塑造出來的用戶認知。
我們不知道造成了多少不可挽回的交通事故,也不知道讓多少人喪了命。
眼看著,無數人的生命,正在被新勢力們用各種新詞堆起來的泡沫,高高舉起,成了這場資本游戲的小白鼠,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監管的的重劍終于出鞘了。
大概是,車圈傳出一張圖,這張圖信息量巨大,核心表達的意思是,官方下場,給當下吹出天際的所謂「智駕」物理剎車。
根據這張圖透露的消息,最近裝備一司、汽車審查處,邀請19家車企,加一個賦能型的品牌,開了一場會。
這場會的重點是智駕,我們一一來看,首先是公測這件事,有了硬性要求,千人團和萬人團都得走廣告。劃重點:「不能拿用戶去做測試」。
大家都知道,汽車作為直接和生命安全掛鉤的產品,按照常理,各種測試、驗證要經過很長的周期,而如今,我們的造車似乎走偏了。
在技術高頻迭代加內卷的競爭環境中,車企為了爭奪紅利,一款車從立項到交到用戶手里的時間越來越短了,顯然,中間很多的測試、驗證環節都被省去了,而用戶則成了這場內卷戰爭的小白鼠。
「不能拿用戶去做測試」這一要求一出,車企們似乎都得掂量掂量了。
除此之外,這些年,車企的輔助駕駛,都在瘋狂的強調接管,然而,大家都知道,L級別的輔助駕駛,硬性要求是不能脫手的,那也就不存在接管一說。
但在車企的宣傳中,0接管這一詞,卻成了高頻詞,此次會議強調,「L2」級別的輔助駕駛,不能再用「接管」這樣的詞,因為只有L3才能用這個詞。
我們再接著往下看,除了接管這個詞不能在L2級別輔助駕駛中出現,自動、智駕、高階智駕都不能在宣傳中出現,而是建議用組合輔助駕駛。
那么小柴好奇,當智駕、高階智駕等詞匯不能出現后,車企以后得發布會還能怎么吹開?
此外,還有一個對車主非常利好的消息,就是要求車企要做好版本風險管理,驗證充分再上車,對頻繁OTA的企業要重點審查。
這真是大快人心啊!有些車企這些年為了多賣車,一些技術功能像擠牙膏一樣,OTA一次,更一次,甚至有些車企,車更新的頻率比手機還快了,一年三更,背刺老車主,被老車主圍攻總部。
事件原因是,不少車主吐槽去年,該車企一年同款車型發布了三次,每次更新一點點,剛提車就被變老款,因此被車主吐槽,「你可以在2024年買到23款、24款、25款,三款某車同型號,一年三代同堂……」??
同時,會議還強調,車企應該從技術層面禁止駕駛員脫離,比如利用組合輔助駕駛輔助的人臉識別、禁止座椅調節和平躺等手段。
此外,關于公告審查共性問題,特別指出,不能出現自動駕駛、自主駕駛、智駕、高階智駕等詞,規范化用詞盡量用中文全稱,出現英文,要有全稱說明。
除此之外,禁用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等詞,也不能穿脫手、脫眼等描述,同時,不能確保駕駛員在環和運行過程中的安全,該類功能禁止申報。
看完整張截圖,小柴的第一感覺是這是字字不提某品牌,字字都在說某品牌啊!
而冷靜下來仔細觀摩,并回想此前車企的發布會,這要求如果真落實,以前三小時的發布會,這半小時就能說完了啊!
尤其不能提智駕、高階智駕等詞后,那些動不動幾十萬的溢價,該怎么溢?某些車企內心OS:媽媽呀,天塌了!
尤其上海的車展要來了,這車企們準備的PPT,可不得重新寫了啊,心疼各大車企寫PPT的市場公關人員幾秒鐘。
那么話說回來,這張圖,內容真實性如何呢?小柴隨后去查了下官方網站。
昨晚,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在工信部官網上真發布了一條標題為《裝備工業一司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的公告。
展開內容是這樣的: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要汽車生產企業近60名代表參加會議。
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深刻領會《通知》要求,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雖然沒有細則,但根據公告描述來看,上述網傳的會議紀要截圖內容八九不離十,同時,同公告也可以看出,所謂的「智駕」,也被組合輔助駕駛等詞替代,和會議紀要中內容吻合。
而據多家媒體采訪參會企業確認該會議紀要是否與現場內容一樣,多位車企表示與會議內容一致。
此外,還有一條重磅消息是,前幾天,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由該部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已被批準發布,將于2026年7月1日實施,新規將動力電池「不起火、不爆炸」改為強制性要求,被稱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
那么在這些新規落地后,以后除了事故,還車企們,還能怎么洗?還能拿出什么高壓水槍洗?
而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這段時間,車企老板清空社媒內容似乎也成了新風氣,比如極石汽車、哪吒汽車前CEO,紛紛清空或隱藏微博等平臺內容,難道這是巧合?
新勢力這些年,的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當我們冷靜下來想,用戶為何會選擇新勢力的車?除了電比油省錢,最大的原因是,因為車企各種見縫插針的宣傳智能駕駛體驗。
換句話說,大多數人為新勢力買單,買的就是他們宣傳中的智能化體驗。而巧的是,每次因為智駕出事故,車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蓋布,扣車標,然后強調是開車的人的問題,車沒有一點問題。
接下來就是全網投訴刪帖,法務威脅警告,阻止相關內容的傳播。然后操控輿論,讓整個車圈,逐漸的宗教化。
而最終的結果是那句氣得人牙癢癢的話:人都要為自己的認知買單!可從沒人仔細想過,如今消費者對智駕的認知,到底是誰處心積慮塑造出來的呢?
那些車企宣傳智駕、高階智駕、如何如何牛逼,以及那些高管宣揚想撞都難,在出現事故后都像從來沒出現過一樣……
但他們真能這么獨善其身?事實上,這世界就是一個回旋鏢。
站在車企的角度來看,如果這些新規落實,也意味著,車企們當年處心積慮為消費者塑造認知的苦果,今天要讓整個汽車產業吞下了……這無疑將拖累整個智能駕駛領域進化的腳步。
只是可惜了那些因智駕枉死的冤魂……他們拿著生命為所謂的不知道誰處心積慮塑造出來的認知買了單……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叁號
編輯|譚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