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廚房”煎出患者放心藥、
全省首創智能取藥......
近日,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下稱廈大中山醫院)
推出不少便民“大招”,
讓患者真切感受到就醫體驗的升級。
清晨,廈大中山醫院的中藥房飄出陣陣藥香。取藥窗口前,市民李女士抬頭看著屏幕上實時播放的代煎車間畫面——藥師正仔細核對藥方,浸泡中的藥材在水中舒展,煎藥機蒸汽氤氳。“原來我的藥是這么煎出來的,看得見才放心!”她笑著對記者說。
“透明煎藥”破解患者心結
自2023年2月推出代煎服務以來,廈大中山醫院日均處理六七十張藥方,但部分患者對代煎質量心存疑慮:代煎操作規范嗎?先煎、后下等特殊煎煮的中藥有沒有按要求來?
為了讓大家喝得放心,早前,廈大中山醫院已對代煎中心做了嚴格的質量監測和控制。現在,醫院放出“大招”:在代煎中心安裝24小時監控系統,將浸泡、煎煮、打包、核對四大關鍵環節實時投屏至取藥窗口,監控還會連接到藥師手機上,藥師們隨時都能檢查,給煎藥質量上了一道“雙保險”。
▲代煎24小時監控實時投屏至取藥窗口
“就像餐廳的明廚亮灶,我們要讓患者看見每一片藥材的旅程。”廈大中山醫院藥學部王政主任介紹。記者在現場看到,屏幕里工作人員正將一包后下的薄荷投入煎藥機,與藥方標注的“后下5分鐘”分秒不差。
“苦口良藥”變“省心良方”
標準化煎煮優于家庭自制
“以前自己煎藥得盯火候、記時間,現在手機查物流就像收快遞。”剛做完手術的張先生是代煎服務“回頭客”,他展示著配送上門的真空包裝藥液,“每袋都印著煎煮日期和服用方法,加熱30秒就能喝。”
醫院數據顯示,代煎藥方量同比上漲80%,服務人群以年輕上班族為主。目前該服務支持全市免費配送及全國到付,患者就診時與醫生確認即可申請。
“專業煎藥機恒溫加壓能充分提取有效成分,這是家庭砂鍋難以達到的。”王政說,此外,自己煎藥對于火候、時間、注水比例都沒辦法和專業煎藥一般精準把握,可能會影響藥物的療效。
據悉,代煎中心嚴格遵循《中藥煎藥室管理規范》,每批藥液留樣備查,從藥材稱重到成品出庫全程可追溯。
全省首創:
藥房“下班”藥柜“上崗”
晚上,在廈大中山醫院新門診大廳,市民王先生站在一組青綠色的智能柜前,手機掃碼后“滴”的一聲,柜門彈開——里面整整齊齊放著兩盒胃腸鏡藥品。“下午做檢查錯過取藥時間,沒想到現在像取快遞一樣方便。”他對記者豎起大拇指。
▲智能取藥柜投用
4月10日,福建省首家綜合醫院智能取藥柜在廈大中山醫院投用。在醫院開具的擇期胃腸鏡藥品、血透藥品、門診忘取藥品、互聯網醫院處方線下取藥等都可以通過這個智能柜取藥,不收取任何費用。
▲圖源:廈大中山醫院
"過去每天至少有二三十位患者因檢查超時、忘記取藥等原因滯留處方。"王政指著角落里堆滿的塑料筐苦笑,"我們要像尋寶一樣翻找前幾天的藥。"
現在,工作人員下班前將未領取藥品掃碼入柜,系統會自動向患者發送取藥碼,5天內可隨時自助領取。藥房后臺可查看訂單狀態,隨時了解藥品存放、滯留等情況。
▲具體操作流程,圖源:廈大中山醫院
雙贏革新:患者省時 藥師減負
"我婆婆自己去醫院看診,但總是忘記取藥,這次的智能柜解決了我的煩心事了。"剛體驗該服務的李女士展示手機上的取藥短信,“我從公司坐地鐵直達醫院,吃完晚飯散步時順路就能取。”
對醫院而言,改變同樣顯著。原本需要2-3名藥師耗時1小時整理的滯留藥品,現在10分鐘即可完成入柜。
“目前的智能柜設有適合中藥大劑量存放的大格子,但作為綜合性醫院,患者領取的藥品多為小規格,未來我們會擴容至100多個更小尺寸的格口,以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王政透露,未來的智能柜設計將針對西藥包裝特點進行優化,較傳統中藥柜可節省約50%的空間。
更多用藥問題
可以上“福建衛生報健康+”小程序
1V1免費咨詢三甲醫院藥師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廖小勇
通訊員:石青青、王燁
編輯:李子
審核:黃美輝、陳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