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相協調的要求,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文件精神,山東東阿縣積極推進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近日,東阿縣“中國生態美食文化名城”生態區域公用品牌項目順利通過全國生態食材評定中心專家組的現場評審。
東阿縣申報中國生態美食文化名城生態區域公用品牌評審會現場
東阿發展生態美食文化優勢明顯
東阿縣地處魯西平原,黃河之畔,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生態資源豐富、產業特色鮮明的文化名城。東阿是黃河文化、齊魯文化、中醫藥文化的重要交匯地,被譽為“中國阿膠之鄉”“中國黃河文化名城”。憑借黃河、狼溪河等水系資源,東阿縣水質純凈、土壤肥沃,為生態農業和特色食材提供了天然保障。縣域內擁有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黑毛驢養殖、有機果蔬種植等產業蓬勃發展。其中,“東阿黑毛驢”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衍生的阿膠、驢肉制品兼具營養與藥用價值,成為生態美食的代表。此外,黃河鯉魚、東阿豆腐、高集瓜蔞等地方特色食材,形成“生態+健康”的美食矩陣,為東阿縣申報“中國生態美食文化名城”生態區域公用品牌提供了顯著優勢。
專家組在東阿阿膠博物館參觀考察
東阿生態美食文化產業亮點紛呈
東阿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輝,東阿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劉輝,東阿縣政協原常委、農業農村委員會原主任馮森,新城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張興龍等有關領導參加了評審會,王輝部長向專家組介紹了東阿縣美食文化產業發展情況。東阿縣積極整合資源,將中醫養生文化、黃河文化、阿膠文化等融入產業,以阿膠為核心開發出阿膠養生宴等美食文化品牌,形成了獨特的阿膠滋補養生文化;驢肉產業方面,全縣驢肉餐飲門店達到100余家,“東阿阿膠黑驢王子驢肉火鍋”被評為“中國十佳養生火鍋”,開發出了醬香驢肉等特色產品及20余類伴手禮;黃河鯉魚產業擁有22個漁民專業合作社,多個養殖場所獲“無公害農產品”認定,16個水產品獲“無公害水產品”認證,“東阿黃河鯉魚”連續四屆蟬聯“漁博會金獎”。
東阿黑毛驢繁育養殖基地
此外,東阿縣積極推進北關特色美食街建設,已經形成較為集中的餐飲聚集區,餐飲飯店總數達100余家,其中特色農家樂餐飲店76家,菜品各具特色,體現農家風味,突出阿膠城、洛神湖夜間經濟特色,開設紫金食尚天街夜市、澳林暢玩夜市街區,推動“美食+旅游”“文化+美食”深度融合。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優勢,打造北關美食一條街、特色小吃一條街,舉辦美食節、文化節等活動,將美食融入阿膠元素,依托黃河鯉魚品牌,推出“紅燒黃河大鯉魚”“糖醋鯉魚”等特色美食,打造城市美食IP。
東阿黃河鯉魚養殖基地
專家組全方位系統調研產業發展布局
評審專家組由中國食品報社總編輯劉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原黨委書記、中國縣鎮經濟交流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潘晨光,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終身榮譽會長、原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北京東來順集團董事長湯慶順,原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張福祥,全國生態食材評定中心常務副主任于永濱,全國生態食材評定中心秘書長畢海英、副秘書長張延波等專家組成。專家組實地考察了東阿縣美食文化產業相關龍頭企業及產品,并召開評審會議。
專家組在黑毛驢繁育養殖基地參觀考察
專家組從政策引導、科技賦能、全產業鏈布局、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轉化提升等方面,以及東阿縣生態美食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美食文化產業特色及綜合經濟發展布局規劃等方面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對東阿縣黑毛驢養殖繁育基地、阿膠世界、阿膠博物館、東阿黃河鯉魚養殖基地、東阿酒廠“老五甑”釀酒技藝、黑驢王子特色火鍋、老銅城驢肉餐飲、黃河灘漁村餐飲等特色美食餐飲企業,從產業規模、產值效益、文化積淀、上下游產業鏈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承載力、資源價值轉化、品牌價值收益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評。
專家組考察“老五甑”釀酒技藝
專家多角度建議打造東阿生態區域公用品牌
專家組對東阿縣打造“中國生態美食文化名城”生態區域公用品牌提出了多角度建議:
劉彤建議:加強政策支持,注重品牌培育引導;成立生態品牌推廣專班,以企業為主體提升品質;注重文化挖掘,講好東阿美食文化故事;推動生態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增值,多方合作吸引更多企業使用推廣東阿優質道地食材和美食;依托東阿道地食材優勢,加強美食品類的研發創意。
潘晨光建議:完善標準體系、加強生態溯源管理、注重品牌升級,依托歷史資源優勢,深度挖掘東阿美食文化,結合曹植、魚山梵音等歷史文化傳說,梳理美食+文化的故事,做到“食中有史、味中有道”。湯慶順建議:傳播地域文化、推動生態品牌落地實效,重視美食品牌建設,依托東阿阿膠品牌,研究藥食同源應用,設計研發阿膠入饌菜品,打造名城、名食、名菜、名人,以文化賣點助力產業發展。
張福祥提出:從東阿縣黃河鯉魚等特色品牌入手,加強研究品牌建設的無形資產研究,組織各方學習交流,制定惠利政策吸引工商業戶加入到生態美食文化產業經營推廣,繁榮經濟。
于永濱建議:以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要求為切入點,推動東阿縣域經濟發展,注重融合生態美食文化產業功能,挖掘文化故事,樹立生態標桿,打造東阿生態美食文化產業鏈格局;研究東阿美食文化產業的數字經濟應用及知識產權保護,打造“生態美食文化”城市名片。
專家們還建議設計“游在東阿、食在東阿、養在東阿”品宣體驗的細則,策劃推廣生態美食文化品牌的大賽和節會活動。
東阿黃河鯉魚養殖基地
展望未來
通過此次“中國生態美食文化名城”生態區域公用品牌的申報,東阿縣希望進一步建設“生態+美食+文化”的多維城市形象,推動東阿從資源型城市向生態文化強縣轉型,促進有機農業、食品加工、餐飲服務、文化旅游等產業提質增效、產業升級,賦能鄉村振興,助力東阿縣盡快實現從“單一產業驅動”向“多元融合共生”跨越,進一步打響東阿生態美食文化產業品牌,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游在東阿、食在東阿、養在東阿”城市新名片,展示東阿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獨特的生態美食文化產業魅力。(畢海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