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書法家協會四十多年的時間里,迄今已經有七位主席,其中張海先生曾擔任過第五、六界主席,他是唯一完整連任兩屆的主席,也是歷任主席中爭議較大的一位,對于張海先生主席資格的爭議主要在于他的書法藝術風格。
與很多書法家善用好筆書寫所不同的是,張海先生慣用壞筆,即便是一支新筆也要先處理一下,以便能夠在書寫中破鋒,達到他特有的書法風格。
張海先生書法給人的印象首先是破鋒造成的灰淡色調,給人一種特有的清淡味道,特別是他的行草書作品,線條細且均勻,破鋒虛化了線質,讓作品色調更顯灰淡,作品中沒有設置太明顯的濃淡、虛實對比,飛白也因破鋒而不太明顯。
張海先生書法不但在用鋒上獨樹一幟,在筆法上也非常獨特,他的用筆往往給人一種拘謹的感覺,總在收,沒有太多肆意的放,偶有幾筆拖長,提升了作品的神氣,頗有畫龍點睛之意。
張海先生的楷書、隸書是很難區分的,楷中有隸,隸中帶楷,并且有著濃厚的行書筆調,讓整個字顯得非常靈活,不過他用筆收的太緊,所以這種靈活并不放縱,而是非常緊實。
張海先生書法除了筆法和結字獨具匠心外,倒是很少去刻意設置對比關系,藝術表現力也不顯夸張,在保留鮮明的個人風格的同時,并沒有脫離傳統實用性書法的形質。
破鋒加上緊收的用筆,讓張海先生書法給人一種在邊緣跳舞的感覺,總擔心他垮掉,但是他卻始終沒有垮掉。
看他的書法作品就像在欣賞用破音唱歌,音質的缺陷被對音律和節奏的精準把控所掩蓋,并且賦予作品的額外的韻味。
張海先生的楷書和隸書由于牽絲過多,略顯凌亂,沒有他的行草書那么簡潔,另外張海先生的破鋒是對毛筆額外處理的結果,并非如別人是用筆調峰出來的,因此他的書法也備受爭議。
張海先生的書法地位也經過了起起伏伏,在他任書協主席那幾年,價格飛漲,但是當他卸任后卻遭遇被廣泛低價拋售的尷尬,可見當今書法收藏圈的混亂和功利。
不過這幾年張海先生書法的價格又趨上揚,這種上揚應該才是人們對他書法藝術更為真實的評價。
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張海先生的書法是頗具開創性的,他獨創了一套屬于自己的筆法和風格,無論是用筆、用墨和結字都有創新性,這對于書法的發展是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的。
更為可貴的是張海先生的這種開創性是基于實用性書法的,而非針對藝術展現力,這正是當今書壇非常稀缺的創新方向,更顯得難能可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