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4月16日,以色列國防部長伊斯雷爾·卡茨宣布,以色列軍隊將“無限期”駐留加沙地帶、黎巴嫩南部和敘利亞南部的所謂“安全區”,并強調“不會撤離已占領并清理的地區”。這一言論不僅徹底撕掉了以色列“反恐自衛”的最后一層遮羞布,更在國際社會面前毫不掩飾其擴張主義本質——這場本應以色列描繪為“反恐戰爭”的軍事行動,正在逐步演化為對三國主權的赤裸侵占。以軍拒不撤軍、擴大占領,標志著中東局勢已進入極度危險的新階段。
卡茨的聲明充滿強硬與挑釁意味,他明確指出以軍將“在任何臨時或永久局勢下,繼續作為敵人與以色列社區之間的緩沖”,這一表述本質上意味著:以色列政府已經決定在無視國際法和鄰國主權的前提下,長期維持對外部領土的軍事控制。在這一戰略部署下,加沙不再是“臨時清剿哈馬斯”的戰場,而是被系統性分割、壓縮、軍事占領的目標區域;黎巴嫩南部的“安全帶”不再是應對火箭彈襲擊的應急措施,而是意圖恢復1980年代南黎占領模式的重演;敘利亞南部的軍事介入,更成為地緣利益擴張的突破口。
這并非以色列第一次玩“安全區”的老把戲。上世紀70至90年代,以色列曾長期占領黎巴嫩南部,扶植傀儡武裝并設置所謂“邊境緩沖帶”。這一模式不僅沒有帶來和平,反而激化地區矛盾,催生了黎巴嫩真主黨等抵抗力量的崛起。而今舊劇重演,只不過換了一個更粗暴的版本:以色列再也不掩飾其永久占領意圖,甚至以“防止10月7日事件重演”為借口,企圖將對周邊國家的長期軍事壓制合法化、常態化。這種赤裸的安全霸權邏輯,實質是對整個中東國際秩序的破壞。
最直接的影響體現在加沙局勢。卡茨的聲明發布后,哈馬斯代表立即回應,稱在以色列明確拒絕全面撤軍、拒絕永久停火的前提下,釋放剩余人質“毫無可能”。換言之,所謂“人道談判”正被以色列政府徹底摧毀。而與此同時,以軍在加沙的軍事行動仍在推進,已經控制加沙地帶超過一半的區域,多個地區被夷為廢墟,聯合國多次呼吁的人道援助走廊被以方嚴密封鎖。卡茨這番話直接坐實了國際社會此前的懷疑——這不是戰爭,這是系統性的民族壓制與土地吞并,是一次徹底撕裂規則的殖民式占領。
以色列不僅拒絕與哈馬斯談判,同時也無視國際社會的最基本共識。聯合國國際法院2024年7月發布咨詢意見,明確指出以色列對加沙、約旦河西岸等巴勒斯坦領土的占領違反國際法,要求以方盡快結束軍事控制。然而以方對此置若罔聞,繼續進行地毯式轟炸與戰略縱深推進,不僅摧毀加沙的大部分基礎設施,更阻斷了人道援助的所有主要通道。據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統計,目前加沙地區95%以上的居民面臨嚴重饑荒、缺水、無醫可治的災難性處境,而以色列軍方至今仍在阻止救援物資進入。
而且,這一戰略擴張并不止步于巴勒斯坦問題。以色列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正逐步從“邊境打擊”升級為“地面實際控制”,特別是在去年年底敘南反對派推翻阿薩德在該地區的控制后,以軍迅速部署部隊、設立“緩沖區”,意圖填補權力真空。以色列此舉看似打著“防止伊朗武裝滲透”的幌子,實則是抓住地區動蕩之機,為未來可能的地緣重構埋下釘子。這一戰略若不被遏止,中東將迎來新一輪多邊軍事沖突。
對于黎巴嫩而言,以色列拒絕從其境內部分地區撤軍也徹底粉碎了去年達成的停火協定。真主黨已經多次警告,如果以軍不撤出其所謂“安全區”,必將重新發動邊境襲擊,而以色列顯然做好了將戰火擴大至兩線的準備。這意味著整個中東正在形成“以色列對外擴張—多方武裝反彈—區域性連鎖沖突升級”的惡性循環。
然而更諷刺的是,美國作為以色列最堅定的支持者,此時依舊選擇沉默,甚至繼續批準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計劃。在這一架構中,以色列被允許成為地區的“合法強盜”,在美西方的默許下不斷蠶食鄰國領土、拒絕談判、制造人道災難、破壞國際規則。而任何敢于批評其行徑的國家和組織,則立即被貼上“反猶”、“反西方”標簽。中東不再是一個“多元沖突”地帶,而是以色列國家機器主導下的地緣修羅場。
國際社會若繼續容忍以色列肆意為所欲為,世界將面臨的不只是中東的燃燒,更是國際法失去約束力后的全面崩塌。任何一個國家,在今天不對以色列擴張主義說“不”,都可能在明天成為另一場侵略的受害者。所謂“安全區”,不過是以軍坦克碾過的殖民陰影;所謂“無限期駐扎”,不過是吞并計劃的開始。撕掉了偽裝的以色列,才是中東和平真正的終結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