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北京4月13日報道,伊朗與美國12日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舉行會談,雙方發表聲明均表示會談具有“建設性”。伊朗外交部在聲明中稱,在阿曼調解下,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與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在“相互尊重、建設性”氣氛中就伊朗和平核計劃及解除對伊朗非法制裁等問題交換各自政府的立場。雙方同意在下周進行下一輪會談。聲明還特別提及,在約兩個半小時的間接談判結束后,雙方代表離開前在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面前進行了數分鐘交談。?
難道雙方這次真的談好了?答案顯然沒有這么簡單,首先,這次談判采取的是“間接”形式,談判期間,美伊代表團分處兩個不同的房間,通過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傳達各自的觀點和立場。至于為什么要以這樣一種方式來進行談判?這主要還是因為伊朗方面對美國并沒有足夠的信任,所以想借著這次機會通過“間接”談判的形式,來試探美國的真實意圖。其次,就眼下美國對伊朗的態度來看,美方依舊是在一邊尋求與伊朗“達成協議”,另一邊仍在持續的對伊朗進行“極限施壓”。?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資料圖)
據環球時報報道,巴基斯坦《黎明報》13日報道稱,對于兩國的此次會談,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表示,首次試探性接觸“富有成效”,是一個“好的開始”。 但他也表示,雖然特朗普總統希望永遠不用訴諸軍事手段,但“我們已展現深入推進且大規模行動的能力”。赫格塞思說:“我要再說一次,我們不想這樣做,但如果不得不這樣做,我們一定會阻止伊朗擁有核彈。” 本月9日,特朗普曾表示,如果美國和伊朗在阿曼的會談失敗,美國“絕對”有可能與以色列聯手動用武力。??顯然,關于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美國總統特朗普態度更為強硬。而3月底的時候,特朗普甚至發出明確警告稱,“如果沒有達成協議,將對伊朗實施前所未有的大轟炸”。截至目前,美國已經借口打擊也門胡塞武裝向中東地區調集大量部隊,就連“卡爾文森號”航母也從亞洲趕赴中東,與“杜魯門號”航母組成雙航母打擊群,而且美軍還在印度洋的空軍基地集結大批B2戰略轟炸機、加油機以及F35戰機。面對美國國防部長的公開威脅,伊朗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路透社4月6日援引一名伊朗官員的消息爆料,鑒于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伊朗發出的威脅,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下令伊朗武裝部隊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報道稱,這名匿名伊朗官員還透露,伊朗已向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卡塔爾、土耳其和巴林發出通知,稱任何支持美軍對伊朗發動攻擊的行為,包括向美軍開放領空或領土,都將被視為敵對行動。“這種行為將給他們帶來嚴重后果”,該官員稱。?
根據路透社報道,哈梅內伊是在收到美國方面的“最后通牒”后做出這一決策的。特朗普政府在重新上臺之后迅速恢復其一貫風格,試圖用極限施壓讓對手在桌前低頭。但他們忘了,伊朗從來不是一個在強壓下妥協的政權。從霍梅尼時代開始,伊朗的戰略文化就建立在“自我犧牲”與“反霸權”之上,這種文化對西方外交邏輯天然免疫。在伊朗看來,答應美國意味著屈辱,是伊斯蘭革命精神的背叛。因此,哪怕明知自身處于相對弱勢,它依然會選擇以戒備、反擊甚至全面沖突作回應。??
哈梅內伊(資料圖)
其次,美國現在這么強硬,也跟國際局勢有關。現在全球局勢復雜多變,美國需要在中東地區保持影響力,而伊朗的核計劃就是美國需要處理的重大問題。但是,話又說回來,美國真的會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嗎?這可是個高風險的舉動!軍事行動一旦發生,后果不堪設想,中東地區很可能陷入更大的混亂。所以,美國也很難輕易決定是否動武。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美國在用強硬的態度給伊朗施壓,希望伊朗能夠在談判桌上做出讓步。但是,伊朗會不會屈服呢?這可是個未知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