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要求車企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智駕引爆整個行業。
據界面新聞報道,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要汽車生產企業近60名代表參加會議。會議圍繞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有關產品準入和軟件在線升級備案要求,聽取汽車生產企業落實情況及建議。
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深刻領會《通知》要求,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就在不久前中國電動車百人論壇上,國內智駕芯片廠商地平線創始人CEO余凱語出驚人,他表示,有五家車企智駕都是“偽自研”。
余凱會上表示,2025年以來多家車企均采用了地平線方案,并且提到了比亞迪天神之眼、奇瑞獵鷹智駕、吉利千里浩瀚、長安天樞智駕、廣汽星靈智行等智駕方案,相當于告訴大家,雖然這些廠商的智駕系統都有一個很“唬人”的名頭,但內核還是地平線的方案。
地平線曝出的“偽自研”到底是不是真的?地平線到底什么來頭敢硬懟五家汽車巨頭?
地平線什么來頭?
很多人對地平線和余凱并不太了解。
百度百科對余凱的介紹是“國際知名機器學習專家,中國深度學習技術主要推動者”,畢業于南京大學,慕尼黑大學博士。地平線創始人兼CEO。
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余凱在百度任職,曾任百度IDL常務副院長、百度研究院副院長、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李彥宏當時任院長。相繼三次獲得“百度最高獎”。
同時余凱是眾多頂級國際會議程序委員會成員,并擔任多個國際頂級雜志和美國國家自然基金NSF的專家評委。曾擔任兩大著名機器學習國際會議ICML 和NIPS的領域主席,個人履歷非常光鮮。
2015年6月5日,余凱正式從百度離職,7月14日就成立了專注于人工智能及自動駕駛芯片研發的地平線。
創立地平線時,余凱發誓要做機器人時代的英特爾。但一個擅長搞算法的人居然創業做智能駕駛方案,這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有些“不務正業”。余凱顯然也低估了創業的難度,在創業第二年,地平線遭遇資金壓力,迎來生死存亡時刻,余凱每天不停地見投資人,活下去才是地平線的首要目標任務。
隨后地平線經過11輪融資,成功在港股上市,投資方包括上汽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大眾集團、高瓴資本、寧德時代等產業及金融巨頭?。比亞迪和長城同時成為地平線的投資方。
地平線最終在2024年10月24日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3.99港元,上市首日,地平線開盤價為?5.12港元/股?,較發行價上漲28.3%,總市值突破667億港元。今年2月7日,地平線市值一度突破1300億港元,成為千億市值的獨角獸企業。截至4月16日,地平線收盤價為5.520港元,總市值為728.7億港元。?
地平線早期即獲得國家政策支持,被列為獨角獸企業代表,千億市值也證明了地平線的行業地位,這或是余凱有底氣“點名”比亞迪、奇瑞、吉利、廣汽和長安的底氣所在,但余凱并未點名長城,不知是否和2024年9月魏建軍在接受央視節目采訪時宣稱“長城的智駕能力才是NO.1”有關。
地平線在2024年10月才上市,上市后大股東們卻出現一大波減持。上市一個月后的同一天有4名股東減持,且減持的股份均為9821.6萬股。4月14日另一大股東Ferdinand Alexander Porsche GmbH一次性減持22.69億股,以當日收盤價5.97港元計算,套現135.5億港元。高管和大股東不斷減持,這對一家上市只有半年左右的公司來說并非利好。
扭虧為盈的“真與假”?
地平線港股上市后,股價一度持續走高,自今年2月后,開始不斷下跌。相比2月7日的股價高點,幾乎接近腰斬。在余凱“點名”諸多知名車企后,地平線股價罕見4連跌,4個交易日股價跌幅達21%。因為管理層言論讓地平線市值直接蒸發了209億港元。近三個交易日,地平線股價同樣3連跌,分別下跌5.24%、2.51%和5.15%。
地平線在2024年業績表現優異。全年營收23.84億元,同比增長53.62%,營收由2022年的9.05億元,提升了14.8億元。在這一年地平線扭虧為盈,由2023年凈虧損67.39億元,提升至盈利23.47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34.82%。
營收23.84億元,凈利潤高達23.47億元,凈利率高達98.45%,這顯然不太正常。畢竟在此前三年地平線的凈利率分別是-442.14%、-962.86%和-434.33%,均是負值,且都超過-400%,僅僅因為上市,地平線就能一舉扭轉凈利率長期為負的局面甚至將凈利率提升至98.45%。
安徽辛奇物流設備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師吳倩男表示,凈利率高于毛利率的情況在財務上極為罕見,通常需要結合具體報表和業務背景分析。“非經營性收入,比如投資收益,包括股權投資變現、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收益,這部分收益會計入凈利潤但不影響毛利率。同時高科技企業可能會有政府大額補貼,以及出售專利或子公司等一次性收益,這樣也能推高凈利潤。另外,會計調整項,遞延所得稅調整,若公司前期計提的所得稅費用在2024年回轉(如虧損抵扣),也會直接增加凈利潤。”
這個觀點在地平線的財報中也有所體現,2024年地平線的經營虧損仍達21.44億元,同比擴大5.6%。公司經調整凈虧損達16.81億元,同比擴大2.8%。這讓地平線的“扭虧為盈”多了幾分懸疑。
客戶集中度過高,是地平線的另一隱憂。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地平線的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從60.7%上升至77.9%,其中最大客戶酷睿程的占比從24.7%提升至37.6%。而酷睿程是地平線與大眾汽車合資成立,甚至有點關聯交易的味道。數據顯示,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酷睿程為地平線貢獻了6.27億元和3.51億元的營收,占同期總營收的40.4%和37.6%。 整個2024年,前三大客戶貢獻的營收占比從2023年的55.87%增加至56.83%,其中最大客戶的收入占比達到31.5%。這對地平線的業績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
獨特的商業模式
財報顯示,汽車解決方案是地平線的主要營收來源,該業務收入占總營收97%。其中,授權及服務業務貢獻最大,實現營收16.47億元,占總營收的69.1%,同比增長70.9%,成為主要增長動力。芯片和硬件營收為6.64億元,占比27.9%。
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地平線累計向車企交付290萬套芯片,但其營收僅為6.64億元,以此計算,其單車芯片均價僅為229元,約為英偉達Orin芯片價格的十分之一。靠賣芯片賺錢幾乎不可能,甚至可能賠錢賺吆喝,地平線低價出售的芯片需要軟件授權,其真正目的或在于通過低價的芯片產品,進而將車企引入自己的軟件生態體系。
軟件授權業務的毛利率高達92%,獨特的商業模式,讓很多車企心存芥蒂,目前比亞迪、理想等車企開始加速自研芯片,地平線這樣的高毛利模式可能會面臨巨大挑戰。
依賴高毛利的軟件授權,或導致硬件業務毛利率偏低,不足15%的硬件業務毛利率,也低于華為的52%和英偉達的68%,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這說明目前地平線在硬件產品的盈利能力上,與行業領先者仍有較大差距。
地平線在2024年投入31.56億元研發費用,同比增長33.4%,而2024年全年營收只有23.84億元,研發投入是營收的1.32倍,也就是地平線每收入1元錢,就要投入1.32元用于研發,這樣的高比例研發投入遠超行業平均水平,也難以長期持續。根源在于算法團隊的高昂支出,研發投入中超過60%用于算法團隊,底層芯片構架的投入就相對不足,形成“重軟輕硬”的局面,這種情況導致地平線在芯片制程工藝上落后于競爭對手。 目前,地平線仍采用14nm制程工藝,而英偉達已進入4nm時代。
目前,地平線官方宣稱其芯片已經覆蓋了42個品牌、310款車型,看似已經構建起了龐大的生態體系,涵蓋了國內大部分車型,一旦比亞迪、理想等頭部車企自身的芯片研發取得突破,地平線花費大量精力構建的生態優勢也面臨巨大挑戰,而2024年比亞迪和理想分別投入532億元和111億元,可見車企對自身研發的重視,力求擺脫智駕服務商的“束縛”。
汽車媒體人張智勇認為:“一旦華為在車規芯片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將改寫行業格局,其他智駕方案提供商的戰略價值將被削弱,智駕必須擁有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應對市場競爭。”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工信部4月16日這次會議及相關政策舉措,將促使車企更加重視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避免過度營銷,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會議精神適用于車企,同樣對智駕方案提供商是個警醒。
該文為BT財經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復制、傳播或改編該文章,如構成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 者 |無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