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要汽車生產企業近60名代表參加會議。
會議圍繞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有關產品準入和軟件在線升級備案要求,聽取汽車生產企業落實情況及建議。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介紹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重點關注事項。
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要深刻領會《通知》要求,充分開展組合駕駛輔助測試驗證,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起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水平。
近日,小米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難引發了社會對輔助駕駛、智能駕駛的討論。
2025年清明假期,有安徽、江蘇、浙江的網友反映高速公路上出現了“前方占道施工,關閉輔助駕駛”“高速路況復雜,慎用輔助駕駛”“關閉智能駕駛”等提醒標語。
多位網友發布道路上關于智能輔助駕駛的警示標語。
智能駕駛≠自動駕駛
近幾年,智能駕駛一直都是汽車廠商的主要賣點。然而,大眾對于智能駕駛的理解并不一致,有人直接認為智能駕駛就是自動駕駛,無須駕駛員也能開。這是不對的。
根據在2022年3月實施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自動駕駛共分為6級。L0至L2為駕駛輔助,駕駛員需全程監控駕駛;L3為有條件自動駕駛,駕駛員在緊急情況時執行接管;L4為高度自動駕駛;L5為完全自動駕駛。
目前,市售民用車的智能駕駛級別,都未達到L3。具體來看,L0只能由人操控的手動駕駛,L1可以有定速巡航,L2則可以有領航輔助。小米SU7標準版的自動駕駛為純視覺模式的NOA(全稱為Navigate on Autopilot,意思是“導航輔助駕駛”)。
據汽車研發工作者阿堯透露,“因為沒有激光雷達,所以成本較低,但作為輔助駕駛技術,純視覺模式在深夜條件下不是很可靠。”阿堯表示,在現階段,智能駕駛還不能和自動駕駛畫上等號,NOA也只是輔助駕駛,并不能代替司機。
“在L3級到來之前,駕駛員應該是雙手輕扶方向盤,觀察路況,保持清醒,準備隨時接管。”阿堯提醒。
有關智能駕駛的交通事故該如何認定?
廣州市政協委員徐強認為,在智能駕駛領域,法律與技術已經不匹配,社會對相關立法的需求迫在眉睫。“立法可要求車企在交付新車輛時強制進行安全規范的智駕功能培訓,宣傳中明確標注功能安全邊界,并如同香煙包裝、廣告一樣,要明確標注潛在危險,避免誤導消費者。”
廣州市政協委員劉桂雄表示,完善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規非常重要,他說:“要以法治為基石推動產業的可持續性,但在立法過程中需采用‘動態立法’思維,避免過度限制影響技術發展。”
4月1日,在《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政府便明確表態要積極推進標準體系建設,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立法,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華南理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的許言午教授表示,想讓人工智能繼續蓬勃發展,就應該在法律框架的保護下應用,“如果在法律上一直沒有認可,那么AI就永遠會是黑戶。”
安全駕駛知多D
自2022年3月1日起實施的國家標準 GB/T 40429-2021《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中,將駕駛自動化分為五級,盡管名稱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一致:0-2級均為駕駛輔助階段,即“人機共駕”模式,駕駛員仍為駕駛主體,系統僅起到輔助作用。當前車企所能實現的“智駕”還達不到無人駕駛安全級別,距離L5級的“完全自動”尚有較大差距。
輔助駕駛功能確實給駕駛人帶來了一定便利,但是過度依賴輔助駕駛會有以下弊端:
1.限制應變能力:使用自適應巡航后,駕駛員可能會對車輛的速度控制產生一定程度的依賴,降低了對路況變化的應變能力。
2.過分依賴系統:過度依賴自適應巡航功能,可能導致駕駛員的駕駛技能和反應能力下降。
3.系統故障風險:如果輔助駕駛系統出現故障,可能會影響車輛的正常行駛,甚至引發車輛失控。
4.不適用于復雜路況:在夜間道路、交通擁堵、施工路段等復雜路況下,自適應巡航可能無法正常工作,或錯誤識別、誤判障礙物。在山路彎道較多的道路上,使用自適應巡航有一定安全風險。
5.駕駛員容易分心:駕駛員可能會因為系統的自動化而放松警惕,容易分心,甚至疲勞駕駛,從而影響對道路的觀察和判斷。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交警提醒:駕車切勿分心,如果開啟了車輛的輔助駕駛功能,也一定要時刻注意觀察路面情況,要全程保證自己對車輛的操控,不要過多地信任自動駕駛以及輔助駕駛的系統。進出隧道、施工路段,通過強光炫目、連續彎道、車道線模糊等復雜路段,請提前主動接管方向盤。安全,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時,警方提醒,當前“智能駕駛”“自動駕駛”技術已有一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駕駛人的駕駛任務強度,但無論是當前的技術條件,還是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都要求駕駛人集中精力,握穩方向盤,保持對路況的觀察,以確保遇到意外情況時可以隨時人工控制車輛。請廣大駕駛人吸取事故教訓,勿盲目信任、過度依賴此功能。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新快報記者 王敵 陳慕媛、此前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