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到了245%,全世界反而沒有人覺得怕了;回看貿易戰至今,美國關稅大棒剛砸下的時候,一些國家,比如,越南一度“膝蓋發軟”,轉頭卻與中國一口氣簽下45份協議。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成了中越合作的催化劑,美國的霸權劇本還演得下去嗎?
特朗普政府揮舞的關稅大棒,其實不是虛張聲勢,他是真想恐嚇全球。越南經濟高度依賴外貿,對美出口占GDP的28%,一旦關稅落地,越南全年出口額可能蒸發超千億美元,1200個房地產項目停工、電力系統癱瘓、匯率暴跌等連鎖反應已讓這個東南亞國家如臨深淵。
為自保,越南最初選擇向美國“低頭”:主動降低16類產品關稅、承諾不報復,甚至試圖用波音客機訂單和稀土合作換取豁免。但美國商務部的回應卻是“維持越南非市場經濟地位”,一邊收割利益,一邊給越南貼上“經濟扭曲”的標簽,簡單來說,美國覺得越南給得還不夠多,沒有到割肉飼虎的程度。
前總統拜登曾將美越關系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但拒絕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連78.8億美元的波音訂單都成了“選舉政治籌碼”。從拜登到特朗普,越南意識到,美國所謂“合作”本質是“空手套白狼”,而特朗普是一頭永遠喂不飽的餓狼,無論越南作出多少讓步,最后都不可能讓特朗普滿意。
面對越南的求援,中國沒有“趁火打劫”,而是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中越聯合聲明中“反對單邊制裁”“維護南海可持續發展”等表述,不僅是對美國的直接回擊,更為東盟國家樹立合作范式:要發展,不要對抗。
基礎設施方面,中越鐵路合作機制啟動,220公里的老街河內海防準軌鐵路將與中老鐵路無縫對接,廣西憑祥口岸實現24小時通關,跨境物流時間從15天縮至8小時。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與供應鏈效率無可替代——欽州港至海防港“海上直通車”8小時達,美國連15天的海運都難以保障。
經貿方面,中方提供20億美元優惠貸款,并承諾建設連接諒山與廣西的智慧物流樞紐,徹底激活中南半島陸路運輸動脈。中國擴大越南農產品進口配額,榴蓮、火龍果等熱帶水果48小時快速通關,年均替代市場規模達50億美元;2025年自越進口額預計突破1200億美元,直接填補美國市場缺口。
華為、中興參與越南5G基站建設,2026年前實現胡志明市、海防市全覆蓋;中企投資30億美元建設海上風電場,設立“數字化轉型聯合實驗室”,助越擺脫對美電子產業鏈依賴。
中國還將幫助越南培訓5000名數字經濟人才、援建河內腫瘤醫院、啟動紅河三角洲生態修復,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項目,直擊美國的軟肋。
特朗普對中越合作的反應相當激烈,甚至稱“他們在討論如何搞垮美國”,這種話只能證明他實在沒轍,而且對貿易戰的結果很害怕。
美國試圖用關稅逼迫產業鏈回流,最新報道還顯示,美方試圖用關稅逼迫全世界其他國家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但中越合作證明:跨國企業更愿選擇“區域協同”而非“孤立脫鉤”。據世界銀行數據,2024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5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越南可以通過與中國共建智慧口岸,成為連接東盟與中國的樞紐。在這種情況下,放棄中國市場?特朗普一定沒有想到,跨國企業和其他國家會用腳投票。
從撕毀TPP到對盟友加征鋼鋁稅,美國的反復無常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徹底清醒:跟隨美國風險遠大于收益。反觀中國,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到“一帶一路”,始終以制度型開放提供確定性。
越南社科院是這么評價中越合作的:這不是簡單的經濟合作,而是發展中國家在霸權主義下的生存智慧。“東方方案”是以產業鏈、基礎設施、民生工程構建利益共同體,而美國揮舞關稅大棒的模樣,更像是唐吉訶德,或者波蘭騎兵。
從東南亞到非洲,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拒絕“選邊站隊”,轉而擁抱中國提供的“多極化生存網絡”:美國還在拉幫結派,中越的45份協議卻給世界展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范例:其他國家完全可以通過平等合作,打破“霸權定價權”。
中越這次合作,不僅是兩個國家的雙贏,也標志著全球南方國家用合作對沖霸權,用發展破解脅迫。特朗普還在幻想“讓美國再次偉大”,一聲令下,莫敢不從,但世界早就開始轉向——這里沒有所謂的“救世主”,只有攜手共進的同行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