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每年約有2.8萬例院前心跳驟停,約70%發生在居民社區。發現有人心臟驟停,如何施以援手?今天(4月17日),“上海市5分鐘社會急救”志愿服務公益項目啟動。該項目由上海市委社會工作部、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志愿服務公益基金會、騰訊公司等聯合發起,以期搭建起全民社會化急救體系。
該項目依托騰訊產品技術能力,通過與上海市120院前急救調度系統聯動,將傳統的救護車到達現場前以“電話呼救”的形式,升級為多方聯動的可視化“視頻呼救”。同時,項目結合2025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居民小區和重點公共場所投放AED急救設備計劃,培訓急救志愿者,使院外急救志愿者能夠快速定位并啟用AED,讓社會力量及時參與進急救環節,填補醫護人員到達前的“空窗期”,為挽救生命贏得寶貴時間。
此項目助力“企鵝急救”小程序與上海院前急救信息平臺對接,將實現志愿者、AED 設備、救護車醫生、調度臺、醫院門急診之間的視頻數據聯通。在項目推動下,還將開展社區工作者心肺復蘇技能、患者家屬心扉復蘇等科普培訓,開創社會動員新路徑,為科技驅動社會化急救貢獻“上海方案”。
“市委社會工作部將協調受贈區落實AED急救志愿者培訓場地和訓練機等設施設備,指導開展志愿者急救培訓。”市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韋明表示,要動員社區工作者積極參與培訓成為“社區急救導師”,并對志愿者招募、培訓和激勵等工作予以指導和支持。
市衛健委主任聞大翔透露,根據規劃,上海市將用三年時間實現每10萬人配置100臺AED設備,重點覆蓋居民社區。“上海市5分鐘社會急救”志愿服務公益項目則將在設備捐贈、公眾培訓、信息化系統升級、激勵基金設立等方面多方協同共建,為上海推進安全、韌性城市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上海市5分鐘社會急救”志愿服務公益項目的實施,將助力應對“院外心臟驟停”等各類醫療急救事件,構建“政府領導、部門協同、專業指導、科技支撐、社會參與”的社會急救網絡新格局,推動上海建設成為大應急、全覆蓋的醫療應急重點城市,為上海市民筑牢生命防線。
原標題:《發現有人心臟驟停,如何施以援手?上海啟動“5分鐘社會急救”項目》
欄目主編:唐聞佳
來源:作者:文匯報 張菲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