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時候,當時的李連杰和袁和平一起合作了電影《太極張三豐》,這部電影由著名導演和武術指導袁和平擔任拍攝。
袁和平出身武術世家,父親袁小田是香港電影和戲曲界著名的武打替身和武術指導。1978 年,袁和平在吳思遠的支持下首次擔任導演,與成龍合作拍攝了功夫喜劇《蛇形刁手》和《醉拳》,是當年香港十大賣座電影,《醉拳》更是高居當年香港電影票房第二位。
袁和平在拍攝《太極張三豐》的時候,將太極功夫的“以柔克剛”的哲學融入到了動作設計當中,開創了武俠片中將內家功夫視覺化的先河,電影通過慢鏡頭和流暢的武術動作,展現了太極拳“圓融”的美感。
張三豐是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不過,這部《太極張三豐》進行了大幅的藝術化,電影塑造的主人公張君寶,從憨厚少年到領悟太極真諦的成長過程,這部戲的主題是“放下執念,順應自然”的武學思想。
作為武術冠軍的李連杰,此前因為出演《黃飛鴻》系列電影的形象深入人心,李連杰為了演好張三豐這個角色,特地研習了太極拳,在武術動作中融入了“柔中帶剛”的氣質,電影中“悟太極”的戲份展現出角色從混沌到開悟的過程。
在電影中,著名動作演員錢小豪飾演了董天寶這個角色,錢小豪自幼習武,10歲跟隨大圣劈掛門的冼林沃習武,13歲時在第一屆功夫擂臺比賽中獲得銅牌,由此被電影公司相中。1979年,錢小豪進入香港邵氏影業公司武當訓練班,同年因出色表現獲得導演張徹的賞識,參演了第一部影片《少林與武當》,正式開啟演藝生涯。
錢小豪飾演的董天寶和李連杰的張君寶形成鮮明的對比,其狠辣的形象和武術動作,和張君寶的“以靜制動”形成反差,兩人最終的對決是全片的高潮,動作設計上充滿了戲劇性張力。
作為本片的導演,也是武術指導的袁和平,將太極的“棚、捋、擠、按”等招式轉化成影視化的動作,如張三豐與多人群戰的“借力打力”,就符合太極原理,又具有觀賞性。
作為同樣是武術冠軍的著名動作演員張晉對李連杰也是十分佩服,張晉9歲習武,11歲進入四川省少年武術隊,先后取得全國武術比賽陳式太極拳和太極劍冠軍、槍術和劍術冠軍,以及八卦掌、醉劍、對練亞軍。1993年,張晉在第7屆全運會上獲得八卦拳、槍、劍金牌,1995年,張晉成為武英級武術運動員。
在一次節目中談到李連杰的時候,張晉說:“李連杰的功夫是無法復制的,他的《太極張三豐》讓我明白,武術可以這么有詩意,現在很多演員連他的基本功都達不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