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國軍閥韓復榘,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逃跑將軍”,1938年他不戰而棄山東,被蔣介石一紙命令送上軍事法庭,最終槍決。
韓復榘早年并不是慫包,而是個實打實的狠角色。
辛亥革命時,他跟著馮玉祥,后來在討袁戰爭和北伐戰爭中屢立戰功,因作戰勇猛、行軍神速,江湖人稱“飛將軍”。
1928年北伐勝利后,蔣介石論功行賞,把山東這塊肥肉給了他,韓復榘從此成了雄踞一方的“山東王”。
主政山東期間,韓復榘確實干了不少實事,整頓軍隊,剿匪安民,興辦教育,甚至搞過“禁毒運動”,雖然他自己也抽大煙。
當時山東治安好轉,經濟也有起色,老百姓對他評價不差。不過,韓復榘脾氣火爆,手段也狠,對手下和政敵從不手軟。
但是到了抗戰爆發后,韓復榘的表現卻是高開低走。
1937年日軍進攻山東,他一開始硬氣得很,在德州,濟南等地和日軍死磕,甚至公開拒絕日本人的勸降,放話“寧做戰死鬼,不當亡國奴”。
當時《大公報》還夸他是守土抗敵,凜然有古名將風。
可到了1938年初,他卻畫風突變,面對日軍猛攻,他突然下令全軍撤退,連黃河防線都不要了,直接導致山東門戶洞開,更可氣的是,韓復榘撤退前還放火燒了濟南城。
蔣介石氣得跳腳,在怒罵他之后,便打算將他軍法處置。
關于韓復榘之死,民間有個流傳甚廣的段子,說是蔣介石在抓他前,假意請他到開封開會。
韓復榘心里打鼓,讓自己的保鏢找了個算命先生算卦,對方掐指一算說“兇多吉少”。
果然,他一到會場就被扣下,押送武漢受審,最后以“違抗軍令、擅自撤退”的罪名槍決。
蔣介石也算是殺雞儆猴了,因為當時面對日本人,不少軍閥害怕的想要畏戰逃跑,如果蔣介石不收拾一個,就怕其余人都效仿。
毫無氣節的軍閥
韓復榘的軍旅生涯相當傳奇。
韓復榘家境富足,從小就在私塾讀書,后來跑到了遼陽去謀生。說來也巧,正好他正趕上北洋軍招兵,韓復榘就入伍了。
因為字寫得好,有文化,他直接被馮玉祥相中,當上了司書生。
從此,韓復榘在馮玉祥手下步步高升,和石友三、孫良誠等人并稱"十三太保",成了西北軍的核心骨干。
1925年打天津時,他帶著敢死隊第一個沖進城里,直接升任師長兼天津警備司令。
但韓復榘也不是個省油的燈,1926年馮玉祥部隊受挫時,他轉頭就投靠了山西的商震。
等馮玉祥在五原誓師重整旗鼓,他又麻溜地回去了。
直到1928年,韓復榘率部擊潰奉軍,拿下了北京南苑,風頭一時無兩。馮玉祥讓他當了河南省主席,可轉頭又免了他的兵權。
所以,韓復榘也轉頭二次背叛馮玉祥,和石友三一起通電"擁護中央",投靠了蔣介石。
1930年中原大戰后,韓復榘被蔣介石安排到山東當省主席,這一當就是八年。閻錫山是山西的“土皇帝”,而韓復榘可以說就是山東的“土皇帝”。
要說他把山東搞成了什么樣子,也是兩極分化,一方面,他整頓吏治,發展經濟,興辦教育,還搞"鄉村建設","新生活運動",表面文章做得挺足。
但是,他軍閥的本質沒有變,審案判案全憑心情,順眼的即便犯了大罪也當堂釋放,不順眼的即便無罪也要處死。當時山東人對他可謂是無奈得很。
但這些其實都不算什么,因為韓復榘真正的狠辣還在后頭,比如他在對共產黨和進步人士的時候,那叫一個心狠手辣,他的鎮壓方式極其殘酷,比當時的軍統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資料記載,從1932年到1933年,短短一年的時間內,他就三次破壞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還捕殺了大批的共產黨員。
期間,共產黨在益都和博興等地發動的農民暴動,也都被他血腥鎮壓。僅1933年一年內,韓復榘就處決了上百名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
在8年的時間里,韓復榘真把自己當成了山東的“土皇帝”,他在山東的統治,本質上還是軍閥割據那一套。時間一長,他的自信心有爆棚了,認為自己能夠和蔣介石一爭高下了。
所以,他開始截留稅收,大力擴充軍隊,明里暗里和蔣介石較勁。
不過,當時蔣介石還有用得上他的地方,所以對他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奈何,這個韓復榘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其實關于蔣介石要殺韓復榘的事情,還有人覺得,是因為蔣介石和他之間的私怨,兩人之間早有矛盾。
當年西安事變的時候,韓復榘是支持張學良和楊虎城的,看看張學良和楊虎城的下場就知道,凡是當年參與了這件事的人,蔣介石一個都不會放過。
當年,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時,韓復榘居然公開發電報支持,甚至想派兵抄中央軍的后路。
這件事被蔣介石知道后,就一直想著要報復回來。畢竟蔣介石最恨的就是手下將領不聽話,更何況韓復榘本就是西北軍叛將。
民國時期的軍閥有個特點,就是立場搖擺,只為了自己的利益為戰,從不管什么家國大義。
韓復榘當年是馮玉祥部下,直到1929年才投靠蔣介石,但是西安事變,他又生出了反叛之心,說他有家國情懷吧,他又在幾年后放棄了山東。
痛失山東
棄守山東這事確實捅了大簍子,直接導致中國軍隊痛失戰略要地,要知道,20年代時,無恥的巴黎合約就無視中國是一戰戰勝國的事實,強行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交給日本,如果當時不是五四運動爆發,日本人可真就得逞了。
但沒想到,短短幾年后,我們中國自己的軍閥,竟然拱手把山東交給了日本人,他不死,都難以贖其罪。
當年的事情是這樣的,全面抗戰爆發之后,韓復榘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負責山東防務。
蔣介石因為西安事變的事情,一直對他心懷芥蒂,雖然讓他做了戰區副司令,但是承諾的重炮旅都臨時調給了湯恩伯。
由于沒有中重炮旅,韓復榘的仗打的很艱難,在德州血戰中三個師傷亡過半,這讓韓復榘非常憤怒。
后來,挺到1937年底,韓復榘就再也扛不住了,當時又恰逢日軍大軍壓境,他在重壓之下干了三件作死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 直接放棄黃河天險,連象征性抵抗都沒有。
第二件事,撤離濟南前放火燒城,他竟然還美其名曰什么"焦土抗戰"。
第三件事就是拒絕鎮守泰安,當時李宗仁命令他守泰安,他卻說:"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當時,曾有消息稱,其實韓復榘私底下和日本特務聯系上了,他對日本特務說,山東會保持中立。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戰敗投降了,而是賣國!
放棄山東,任由日本人荼毒山東百姓已經是萬死難贖其罪,他還私下聯絡四川軍閥劉湘想反蔣。
但是,他忘了,蔣介石手下,可是有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軍統,他的這些小心思,早就被戴笠的軍統盯得死死的。
于是,蔣介石開始計劃除掉他。
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在開封設局,這場會議,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就是給韓復榘設的鴻門宴。
蔣介石特意把會議選在晚上開,借口要防日軍空襲,而且還在會場層層設卡,把所有的領隨從全被攔在外圍,而在現場,蔣介石還埋伏了一個排的憲兵。
其實,韓復榘即便心再大,他也知道這次會議多少有點針對他。所以他在出發前找人算了一卦,只得到了四個字:"兇多吉少"。
當時,他的心腹跪著攔他,不讓他去,但軍閥的傲慢害了他,他覺得自己手握十萬大軍,蔣介石即便要動他,他也有機會反抗,但是現實卻是,他的隨從全都被攔在外圍,他只身一人踏入會場的時候,就被當場繳械,押送武昌。
資料上記載,韓復榘在特別軍事法庭上,面對法官的問罪,他全程冷笑不答。
其實他早就心知肚明,蔣介石連判決書都提前印好了,罪名是"違抗軍令擅自撤退",按照當時的軍法,卻是要處以死刑。
1月24日晚,他在武昌一處小樓被行刑,身中七槍,據說,軍統在槍決他時,還特意用了不同口徑子彈,營造出"多人開槍"的假象。
在這一天,這位統治山東八年的"土皇帝",就這樣結束了自己充滿爭議的一生。
如今在濟南千佛山還能看到韓復榘當年題寫的石刻,而關于他的種種軼事,仍在山東民間口耳相傳。有人說他算得上是亂世梟雄,也有人痛罵他說民族罪人。
蔣介石一生錯殺過很多人,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忠良之輩,革命先烈。
但韓復榘,應該是他為數不多的,沒有冤殺的人,盡管蔣介石有自己的私心,而山東也在韓復榘死后陷入了短暫的混亂,但是韓復榘的死,是因為他做了民族的叛徒。
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