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草木蔓發;春日載陽,鳥鳴啁啾。
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成都四十九中高一年級學子走出課堂,奔赴一場別開生面的春季研學之旅。從團隊協作到農耕勞作,從自然探索到煙火美食,同學們在汗水中感悟成長,在古老的農具中對話歷史、在鋤頭揮舞中感受農耕智慧、在煙火中烹制春日滋味、在歡笑中書寫青春。讓我們循著泥土的印記,細數這場春日研學的點滴精彩。
團隊挑戰:
凝聚力量 青春飛揚
共筑須臾:團隊協作的智慧與激情
團體顛球、群龍取水,接力穿衣這些看似簡單輕松的任務,實則暗藏著許多需要仔細琢磨的玄機!
小小的一顆網球在同學們的鼓中跳躍,每一次的彈起都牽動著大家的心。他們在分秒必爭的緊張氛圍中迅速調整策略,在眼神交匯間傳遞著無聲的默契,從零到八十、九十…一次次突破自己記錄的背后,是手腕發顫仍緊盯節奏的執著。
腳踝交鎖、腰腹懸空、少年們手肘相扣,將身體完全托付給對方。哪怕有同學失誤跌倒,旁邊的小伙伴也會立刻伸手扶起,同時還不忘大聲地互相鼓勁加油。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用那深深的默契與毫無保留的信任,完美地詮釋了“1 + 1>2”的團隊真諦。
陸地王國:勇氣與互助的考驗場
攀網、過獨木橋、穿越輪胎陣…這一系列的項目就像是一場對體力和膽量的雙重嚴峻考驗。在那搖晃不定的繩索面前,有些同學難免會心生恐懼,腳步也變得猶豫起來。然而,這個時候總會有溫暖的手伸出來,那是同學們之間真摯的幫扶。每一個顫抖的步伐,每一次驚險的跨越,都伴隨著周圍人的加油聲。當終于到達勝利的終點時,大家心中充滿的都是并肩作戰的溫暖與感動。
勞動課堂:
躬耕泥土 收獲成長
手拉犁:體驗農耕的艱辛與樂趣
同學們彎下腰,穩穩地扶著犁,就這樣踏入了田間地頭,開始親身體驗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耕生活的辛勞。在深淺不一的腳印里,溝蜿蜒成寫給春天的五線譜——有人費盡力氣推不動犁車、有人被踉蹌的犁頭逗笑,而翻卷的黃色泥浪中,已悄然生長出關于“粒粒皆辛苦”的頓悟。這一片土地,就像是他們寫給春天最樸實無華卻又充滿深情的詩行,每一道犁痕都是詩中的一個字符,訴說著他們對勞動的敬畏與熱愛。
野炊:灶臺點亮歡樂與成長瞬間
青煙裊裊,鍋鏟與鐵鍋的碰撞奏響田園交響曲。西紅柿炒蛋、回鍋肉、紫菜蛋花湯……這些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在灶臺前卻變成了同學們大展身手的“戰場”。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互相分享烹飪的小竅門。當那一盤盤親手烹制的美味佳肴端上桌時,同學們的眼睛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這一餐親手做出來的飯菜,雖然沒有酒店里的山珍海味那般精致,但是卻有著一種獨特的味道,是勞動的味道,是成長的味道,勝過世間萬千千珍。
自然奇遇:
觸摸生靈 對話自然
滑草&捉泥鰍:釋放天性的歡樂時光
“沖啊——"彩色滑草車劃出青春拋物線,尖叫聲與歡笑聲隨春風蕩漾。從緊張攥緊扶手到張開雙臂擁抱疾風,少年們用勇氣征服陡坡,讓飛揚的發絲記錄這場春日專屬的速度狂歡。
而在水塘里,大家像是回到了童年最純真的時光,摸爬滾打,嬉笑打鬧聲不絕于耳。沾滿泥水笑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耀眼,那是青春無畏的勛章,是他們在自然懷抱中盡情釋放天性的最好證明。
萌物園&農耕博物館:感受生命與文明的交融
在萌物園里,同學們輕輕地撫摸著小羊那柔軟得如同云朵般的絨毛,小羊則用它那溫柔的眼神看著大家,仿佛在和同學們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孔雀高傲地揚起頭,羽裳驚鴻,尾翎輕旋如慢放的折扇,折射著云霞與少年驚嘆的目光,展示它的美貌。
從萌物園出來,走進農耕博物館,一件件滄桑的犁耙、鋤頭靜靜地陳列在那里,訴說著過去的故事。同學們靜靜地站在它們面前,仿佛能看到先輩們辛勤勞作的身影。從課本到田間,同學們不僅僅觸摸到了生命的溫度,更讀懂了農耕文明那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
夕陽為青青草甸鍍上金邊,歸途大巴載滿沉甸甸的收獲。沾泥的球鞋記得土地的饋贈,曬紅的臉龐刻著成長的印記。這場春日研學不僅讓同學們在躬耕實踐中領悟勞動之美,更在協作挑戰中深植集體意識,是課本文字落進泥土的脆響,更是青春與大地相擁時,那聲清澈的回音。愿高一學子帶著這份熾熱的成長記憶,繼續在青春的田野上奮力奔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