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青銅文化的千年詠嘆,也有大秦直道的壯闊雄渾;這里有草原文化的豪放不羈,也有蒙漢交融的民俗風情……在東勝,古老與現代、傳統與創新交織成一曲鏗鏘的北疆文化贊歌,在青青草原上悠揚響起、在繁華街區里悅動發聲,訴說著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
北疆文化是底色,更是靈魂。自治區黨委“六個行動”之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是東勝的行動指南,更是發展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東勝全方位深度推進北疆文化建設,走出去、壯聲量,循文脈、出精品,全力將北疆文化品牌擦得更亮、打得更響。
今天,推出“六個行動·奮進東勝”系列報道第五篇——《東勝:北疆文化風帆高揚》。
奔向更加悠遠的“詩意北疆”
2月的馬來西亞陽光明媚,溫暖的海風吹來了跨越5000公里的草原之聲。
“東勝是‘羊絨之暖’的源頭,以鄂爾多斯羊絨這張‘中國名片’溫暖世界;作為千年文明之城,青銅器展現著久遠文明,‘天下第一路’秦直道連接古今,豐富的歷史遺跡和五十余項非遺技藝彰顯深厚文化底蘊。這里擁有中國北方最美野生動物園、最大室內溫泉水世界……”在吉隆坡,伴著烏蘭牧騎的舞蹈與歌聲,東勝向全世界發出了熱情邀約。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與旅游相生共興、相輔而成。
東勝堅持以北疆文化為根、以旅游為媒,深發力激活北疆文化中的“東勝基因”,不斷探索北疆文化旅游新風潮。在北疆文化引領下,東勝的文化旅游產業生機勃勃,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東勝接待游客664.86萬人次,帶動實現旅游收入132.46億元,成功創建為自治區首批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品牌揚起來。
以草原游牧文化、農耕文化、晉陜蒙地緣文化等北疆歷史文化資源為依托,將之挖掘、創新、融入青銅器文創品、草原風情民宿、民俗體驗活動等各類文化旅游產品之中;精心發布城市LOGO與宣傳語,罕臺鎮“米涼粉”“布日都手指羊”等地方傳統美食IP、九城宮鄉村旅游路線等成為東勝北疆文化旅游的特色名片,“東勝1980”等時尚街區與城市人文歷史巧妙融合,文旅更具現代感、更富生活氣,有力提升著城市整體影響力和辨識度。
——聲量大起來。
1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文旅推薦官,以年輕人的視角和語言生動講述東勝故事;打造“東勝故事匯”“東勝時光記”視頻號,錄制刊播“文物里的東勝”“東勝記憶”等系列短視頻,《21°的夏天》《煙火東勝》等城市宣傳片在首都國際機場、呼和浩特東站循環展示;邀請央視主持人尼格買提走進東勝,直播節目《絨耀東勝 縣在出發》全網瀏覽量超3000萬,各色各類文旅活動先后吸引央視網、新華每日電訊、《人民日報》、國際在線等30余家主流媒體關注報道,線上點擊率超兩千萬。
——項目壯起來。
九城宮草原漫瀚文化旅游區、萬家惠歡樂世界二期、北巢樸宿等文旅項目建設加速推進。2024年,先后組織10余家文旅企業赴北上廣、長三角、珠三角等一線地區參加旅交會、文博會,現場銷售370余萬元,簽訂商品合作訂單累計達2600余萬元。
如今,“日出東方 美不勝收”早已成為一句響亮的東勝城市品牌語,并以之為橋梁與翅膀,傳遞與釋放著北疆文化的獨特魅力,傳達著來自北疆東勝的問候與歡迎。
擁抱更加燦爛的“文化北疆”
“今年的元宵節格外熱鬧,能在家門口看到花車巡游和非遺表演,我們家小朋友挺激動。”帶著女兒來看巡游表演的東勝市民王飛一家很開心。
2025年春節和元宵節活動期間,東勝以非遺文化元素為核心,彩燈游園、花車巡游、民俗表演、五子登科等等近40項靚麗多彩的文化活動全城開花,成為了歷年來春節元宵文化活動市民參與人數最多的一年。
“活”起來的北疆文化才能“火”起來。
東勝聚焦北疆文化的保護、傳承、弘揚與創新,催動北疆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使之成為東勝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滋養。
其中,那一幕幕“好戲連臺”光華熠熠。
消夏文化活動、社區文藝匯演、廣場舞大賽、全民閱讀推廣、鄉村村晚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年均200多場次,從春到冬浸潤百姓日常生活;《暖暖的鄂爾多斯》《我和我的祖國》《暖城舞韻》等優秀北疆特色廣場舞作品頻出,《天邊的回響》榮獲自治區第三屆器樂比賽一等獎;《遇見東勝》《暖城之約》等原創文藝作品突顯北疆文化生活化、潮流化表達。
其中,那一抹抹“北疆身影”吸睛添彩。
到鄉村、去社區、入景區、赴外地……東勝烏蘭牧騎以大地為舞臺,將北疆文化的種子灑向四面八方,群眾文藝隊伍發展壯大到72支1400多人,組織文藝演出、非遺展演等項目深入張掖、江門、二連浩特等地廣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北疆“最炫民族風”吹遍大江南北。
其中,那一處處“文化空間”格外亮眼。
立足豐富高質量文化供給,東勝全力拓展圖書館分館,公共文化設施總面積達到14.3萬平方米,實現由西向東全線延伸;創新開設市民藝術夜校,舞蹈、茶藝、器樂、美妝等20余門藝術課程任市民選擇,數萬人同時在線搶課,“白天上班,晚上學藝”正成為東勝年輕人追捧的生活方式之一。
璀璨絢爛的文化遺產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是對北疆文化的守護。
目前,東勝已經完成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苗齊圪尖城址安防工程、伊盟中學禮堂修繕工程和東勝博物館金屬文物修復等多個項目,全力開展非遺進鄉村、進校園、進景區。2024年,灶火壕村被評為市級非遺村鎮,海畔村評為區級非遺村鎮,罕臺鎮米涼粉美食街評為區級非遺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經達到57項,傳承人64人。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今天的東勝,北疆文化潤物無聲,文化發展步履鏗鏘。
遵循自治區“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的明確指引,今后,東勝將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和歷史史實,不斷擴大北疆文化內容供給,形成一批研究闡釋深刻、深入人心、惠民成效顯著的文化全品類項目集群,厚植城市文化底蘊,擦亮北疆文化品牌,為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東勝篇章積蓄文化力量。
(記者:廉曉梅)
編輯:任施瑤 審核:韓改琴 白慧敏 廉曉梅
校對:魯敏
新聞熱線:0477—8139311
聲明:東勝區融媒體中心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者,本平臺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