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 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伴隨著機械的嗡鳴聲,鋪土、播種、覆土等工序一氣呵成,一個個秧盤在傳送帶上整齊排列,等待后續培育……這是全自動育秧流水線正在運轉。
一條全自動育秧流水線
4月18日,記者從成都市雙流區獲悉,今年雙流區計劃種植水稻4.4萬畝。與傳統育秧不同,今年不少農場引進了最新的育秧流水線設備。
“該設備每小時可生產2600盤秧盤。今天的任務是完成200多畝育秧,雖然量不大,但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勇洪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劉長洪介紹,今年計劃種植水稻5000余畝,目前已完成了1000多畝的育秧工作。
機械化育秧
除了機械化育秧,合作社還在育秧土和肥料方面進行了優化。以往育秧土需用攪拌機混合肥料,如今采用水溶性肥料,直接撒在底土或溶于水中,兼具殺菌和施肥功能。“這一改進節省了約半個月的時間,同時減少了人工成本。”現場工作人員張宏福表示。
今年,合作社選用了優質水稻品種,并借助新技術,力爭在去年基礎上實現產量增長5%。“從育秧到田間管理,我們全程采用科學方法,確保穩產高產。”劉長洪信心滿滿地說。
圖片來源:雙流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