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陳志強,今年48歲,初中畢業,婚姻狀況是已婚,和妻子結婚23年了,育有一兒一女。
我們一家人住在一個小縣城里,房子是我父母留下的老宅,雖不寬敞,但勝在溫馨。
我年輕時在鎮上磚廠里干活,后來磚廠倒閉,就跟著朋友學了電焊手藝,干到現在。
日子雖不富裕,但靠著一雙手,養家糊口也不至于捉襟見肘。
我爸陳老根今年72歲,年輕時是村里的木匠,手藝好,人也憨厚老實,在村里口碑一直不錯。
退休后拿著點微薄的補貼,身體還算硬朗,平時就在家種點菜,養點雞鴨,自得其樂。
我媽前幾年去世了,那陣子我爸情緒低落,一度想隨我媽而去,是我們兄弟幾個輪流照應著,才慢慢緩過神來。
我家有三兄弟,我是老大,二弟陳志剛在鎮上的供銷社干了多年,后來辭職做了點小生意,勉強糊口。
三弟陳志杰最小,小時候身體不好,從小就被爸媽寵著,啥都順著他,后來也沒讀啥書,初中沒畢業就開始在外打工。
結婚后一直在外地做點裝修工程,錢倒是賺的不少,就是人不太著家,每年也就過年回來看看。
我們兄弟三人,雖說血緣至親,但關系卻因一樁事起了大變化。這事的起因,是我奶奶去世后,三叔突然跳出來,說咱家的房產要“兩家平分”。
02
我奶奶陳老太太是個典型的農村老母親,勤勞一輩子,操心一輩子。
她年輕時守寡,獨自把我爸和兩個弟弟拉扯大。
那時候生活苦,家里窮得叮當響,我爺爺早早去世,奶奶一邊在地里干活一邊做點針線活貼補家用,吃的是最差的,穿的是最舊的,孩子們卻都被她養得結結實實。
我爸是家中老大,從小懂事,早早輟學跟奶奶下地干活,后來學了木匠手藝,撐起了整個家。
二叔性子悶,干點啥都慢半拍,倒也老實。
而三叔,也就是我最小的叔叔,從小嬌慣,奶奶對他格外偏心,生怕他受一點委屈。
小時候家里吃飯,奶奶總是把最好的菜夾給他吃,哪怕自己餓著肚子。
后來三叔長大了,娶了個城里媳婦,人也變得油滑起來。
他在鎮上混不下去,就跑到外地做裝修,幾年下來也算是小有積蓄。
可他回家的日子少,奶奶病了,他只打過兩通電話;奶奶住院,他沒有回來;奶奶去世那天,他也是在我們催促下才姍姍來遲。
辦喪事那幾天,我和我爸、我兩個弟弟忙前忙后,白天要張羅喪事,晚上還要守靈。三叔倒是清閑,一副“我人回來了,你們辦就是”的模樣。
喪事過后,我們兄弟仨坐下來商量奶奶留下的一套老宅處理問題。這套房子是我爸年輕時親手建的,一磚一瓦都是他和我媽、奶奶一起湊錢蓋起來的。奶奶晚年就跟我們住在這房子里,我爸媽照顧了她二十多年,直到她去世。
我原以為這事不會有太多爭議,畢竟三叔多年在外,幾乎沒盡過一點孝道,頂多象征性地給點喪葬費,房子自然是留給我爸的。可沒想到,三叔突然開口說:“媽的遺產,咱得公平點,這房子也得兩家平分。”
他這話一出口,我爸當時臉就黑了。
“你說什么?”我爸語氣頓時冷了下來。
三叔還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媽養了我們仨,按理說財產得平分。你們當老大老二的不能光想著自己吧?”
二叔臉都氣紅了:“你說這話不嫌心虛?媽一病就是三年,你回來看過幾次?吃藥的錢誰掏的?醫院誰跑的?你現在一分錢沒出,倒想來分房子?”
我也忍不住了:“三叔,你這話不講理。房子你從來沒住過,媽病了你不在,走了你也遲到,現在倒好,來分東西了?”
三叔癟癟嘴,冷笑一聲:“你們說這些有啥用?媽又沒留遺囑,房子是她的,就該分。”
我爸坐在那兒,默不作聲,眼睛盯著他,忽然一拳就砸了下去。
“你個不孝子,還想來分房子?你配嗎?”
三叔被打得一個踉蹌,嘴角流了血,捂著臉大罵:“你瘋了?打親弟弟?我告你去!”
我爸站起來,拎著板凳就要砸,被我和二叔拉住了。
“你去告吧!”我爸氣得渾身發抖,“你告我也認了!你媽尸骨未寒,你就惦記這點房子,你還有人性嗎?”
親戚們都在場,沒人替三叔說話,反而有人說:“老根,你不打他,我都想揍這小子!臉都不要了!”
“這房子你一磚沒搬,一瓦沒貼,現在倒想分?你臉皮比城墻還厚。”
“誰家不是照顧老人住的那家繼承?你這不是明搶嘛!”
三叔見人心不向他,狠狠甩下一句話:“行,你們等著,我不會善罷甘休。”
說完轉身就走了。
之后的幾個月,三叔真的去找了律師,想打官司。可律師看完情況后搖頭說:“你這情況不占理,即使打官司,也未必能贏。”
他又灰溜溜地回到外地去了,電話也不接,消息也不回。
我爸雖然表面上沒再說什么,但我知道他心里還是難受。畢竟那是他最小的弟弟,從小他是看著他長大的,沒想到到頭來為了點房子,兄弟情分說翻就翻。
不過讓我感到欣慰的是,親戚們都站在我們這一邊,甚至有幾個長輩對我爸說:“你做得對,這種不講情分的人,就該讓他知道后果。”
03
這事過去已經快半年了,三叔再也沒回來。聽說他在外地過得也不太順,老婆和他吵了幾次,孩子也不怎么搭理他。
我爸偶爾會提起他,語氣里有怨恨,也有失望。他常說:“不是我不講情分,是他真的太寒人心。”
我想,親情不是靠血緣維系的,而是靠一件件事、一點點心去養的。你可以遠離家鄉,但不能遠離責任;你可以沒錢孝敬父母,但不能在父母去世后只惦記遺產。
我奶奶一生辛苦,到頭來還是沒能看到兒孫和睦。我爸的一拳,不只是打在三叔的臉上,也是打在這世風日下的“孝心”上。
這個房子最后還是歸了我爸,而我們兄弟幾個也商量好了,將來如果爸不在了,這房子就由我照顧,誰要養老誰住,誰不管就沒份。我們明白, 房子再大,也裝不下貪心;親情再深,也經不起算計。
人生走到后來,拼的不是錢多錢少,而是有沒有人愿意在你老去時,端一碗熱湯遞給你,說一句“爸,慢點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