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個扎心又現(xiàn)實的事兒——現(xiàn)在好多地方流行“一日葬”!老人剛走,上午火化、下午下葬,晚上兒女發(fā)條朋友圈“愿天堂沒有病痛”,一場葬禮就這么匆匆結(jié)束了。這到底是咱們這代人太冷血,還是生活把人逼得沒辦法?
說埋就埋!“一日葬”為啥突然火了?先給大家看個真實例子:2023年,山西一個大學生奶奶去世,想請五天假奔喪,學校只批三天;還有職場新人給太奶奶辦喪事,主管直接問:“你跟她關(guān)系有多親?”這些事兒聽起來離譜,但現(xiàn)實里這樣的沖突越來越多。
為啥?因為現(xiàn)在生活節(jié)奏太快了!以前的葬禮至少得三天,有些地方更講究,要挑黃道吉日,靈堂得擺七天,又是守靈、又是設宴、又是做法事,全套下來儀式感拉滿。但現(xiàn)在,“一日葬”直接把流程壓縮到24小時內(nèi)——當天火化、當天下葬,連守靈環(huán)節(jié)都省了。有人吐槽:“這哪是辦喪事,簡直像走流水線!”
不是不想辦,是真的“辦不起”!為啥越來越多人選“一日葬”?說白了,都是被現(xiàn)實逼的!
第一關(guān),錢難賺! 在湖南農(nóng)村,一場傳統(tǒng)葬禮少則十天半月,租場地、請道士、擺宴席、請樂隊,七七八八加起來至少5萬。有網(wǎng)友曬賬單,光殯儀館、樂隊和宴席就花了5.8萬!普通家庭根本吃不消。而且有些地方還講究“面子工程”,喪禮辦得寒酸,還要被鄰居指指點點。
第二關(guān),假難請! 現(xiàn)在年輕人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外地工作的一抓一大把。普通單位喪假就三天,來回路上就得花兩天,根本不夠用!一邊是老板在群里催著開會,一邊是家里長輩的后事沒處理完,兩頭都顧不上,只能咬牙選“速戰(zhàn)速決”。
第三關(guān),心太累! 傳統(tǒng)葬禮流程繁瑣,守靈、接待親友、安排各種瑣事,全靠子女親力親為。一場葬禮下來,人累到崩潰,情緒還沒緩過來,又得回去上班。“一日葬”雖然看著“潦草”,但至少不用在悲傷的時候還要強撐著應付各種形式。
孝順不是擺排場,情感表達變了味?老一輩總說“事死如事生”,葬禮就得隆重,披麻戴孝、守靈哭喪,才叫盡孝。但現(xiàn)在年輕人不這么想:與其死后大操大辦,不如生前多陪陪老人!有人選擇在朋友圈發(fā)紀念圖,有人建電子紀念館,還有人回家掃墓時默默悼念,用更安靜的方式寄托思念。
現(xiàn)在也在推“節(jié)地生態(tài)安葬”,鼓勵簡化流程、減少浪費。有些地方甚至明確支持“一日葬”,這也讓更多人覺得“簡葬”不是不孝,而是一種務實的選擇。
不過,“一日葬”也有爭議。有人辦完葬禮后突然崩潰:“上午人還在,晚上就沒了,連好好告別的機會都沒有。”心理學專家提醒,這種“壓縮式”哀悼容易讓人情感滯后,建議事后通過祭拜、寫信等方式補上儀式感。
說到底,孝順的方式在變。以前講究形式,現(xiàn)在更看重真心。“一日葬”的興起,不只是葬禮流程的簡化,更是時代逼著我們重新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順?你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嗎?快來評論區(qū)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