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陜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未檢出“表皮生長因子(EGF)”的情況通報:2024年3月,我局收到舉報人提供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關于“可復美”產品檢出“表皮生長因子(EGF)”檢驗報告,2024年3月、4月我局對陜西巨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未發現企業存在生產過程中添加“表皮生長因子(EGF)”情況。依據《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二十條第一款第四項于2024年11月5日作出不予立案決定。
2025年4月,我局再次對巨子生物開展針對性飛行檢查,現場未發現企業違規添加“表皮生長因子(EGF)”行為。為進一步防控風險,我局針對該產品開展了抽樣檢驗。因目前國內尚無醫療器械醫用敷料中“表皮生長因子(EGF)”標準化檢測方法,我局采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LC-MS)對多批次投訴產品進行檢測,均未檢出“表皮生長因子(EGF)”。
近日,有消費者向媒體控訴可復美在一款產品中添加了表皮生長因子(EGF)。
據媒體報道,陜西西安秦女士(化名)稱,她在2023年使用了“可復美重組膠原蛋白修復敷料(G型)”后,臉部皮膚出現發硬、腫脹的情況,就醫后仍無法緩解。
之后,秦女士自費將該產品送檢,結果檢測出了其在產品說明書中并沒有標注的成分:“表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下文簡稱EGF),且含量超過567pg/ml。同樣,在“禁忌癥”一項說明中也僅標注“對蛋白過敏者禁用”,并不顯示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可能產生的其他副作用。秦女士還發現,這款產品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備案中也并未顯示有表皮生長因子成分。
隨后,接到秦女士爆料的媒體和知名打假人王海購買了秦女士使用的同款可復美產品送到第三方檢測公司鑒定,均檢測出EGF。
對于產品涉嫌添加該違禁成分,4月12日,可復美公開回應稱“旗下包括此產品在內的所有產品均未添加人表皮生長因子”。可復美還稱,在獲悉相關反饋后,已立即啟動全面自查程序,為確保檢測結果的客觀性和權威性,公司委托了兩家專業檢測機構,分別采用兩種檢測方法對同批次產品進行獨立檢測,經過雙重檢測,結果一致表明:送檢樣品中未檢出人表皮生長因子(EGF)成分。
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9年發布的《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一)》中,表皮生長因子(EGF)又被稱為“人寡肽-1”,該成分未被收錄在《已使用化妝品原料名稱目錄》(2015年版)中,一般在醫學領域使用較多,臨床適應癥為外用治療燒傷、創傷及外科傷口愈合,加速移植的表皮生長。由于分子量較大,EGF在正常皮膚屏障條件下較難被吸收,一旦皮膚屏障功能不全,可能會引發其它潛在安全性問題。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整形修復科副主任醫師陳猶白告訴中新健康,基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考慮,EGF不得作為化妝品原料使用。因為該成分的過度不當使用可能會導致組織增生,臨床上有些患者在非醫療場所接受面部生長因子注射后,會出現組織增生、硬結、肉芽腫等病理性改變,部分病例甚至需通過手術才能修復。但如果在創面上,遵醫囑按療程使用正規的EGF藥品,則不會出現問題。
“生長因子的副作用很好理解,就是分裂多了細胞,形成增生或者肉芽。”知名配方工程師言雨瀟告訴中新健康,通常生長因子在普通激光美容后可以使用但是使用時間不能過長,且不能用于日常護膚使用,否則會導致皮下過度增殖。簡單來說,就是我不需要這么多細胞,你幫我分裂出了額外的細胞,就會導致形成“饅化臉”或者增生肉芽。
▍文章來源:陜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 中國新聞網
▍版權屬原作者,部分內容、圖文來自網絡,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
來都來了
點和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