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景圣
賴清德當局為了博取美國的青睞,不惜透支臺灣未來、禍害臺灣民生,這一惡行已引發了島內社會的強烈不滿與深切擔憂。臺灣的政治精英們似乎忘記了什么是“為民服務”,而將自己的政治私利與個人利益置于臺灣民眾的福祉之上,接二連三的惡劣舉動,已經讓臺灣的未來蒙上了一層沉重的陰影。
近日,在臺積電承諾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后,美國特朗普政府仍宣布對臺灣加征32%的關稅,這一決定無疑為臺灣社會投下了重磅炸彈。島內民眾的憤怒和憂慮不斷升溫,然而,面對美國的“背刺”,賴清德當局卻提出了所謂的“大采購、大投資”方案。這一方案的核心思想非常簡單,“不報復”和“擴合作”,這八個字就是賴清德對臺灣經濟未來的全部戰略。
所謂的“不報復”,便是全盤接受美國的關稅霸凌,對美國的要求毫無反抗之力。賴清德當局選擇對美國的不公行為低頭,甘愿接受美國的打壓而不做任何反制。這一政策不僅暴露了賴清德當局對臺灣自主經濟發展方向的嚴重忽視,更加深了民眾對于賴清德領導下的臺灣未來的擔憂與不安。
而所謂的“擴合作”,其實就是在臺灣經濟的基礎上對美國進行更大規模的獻金,進一步向美國輸送臺灣民眾的血汗錢。賴清德當局承諾大規模的農業、工業和能源產品采購,還不忘在防務領域提出了軍事采購清單。這一系列的舉動,毫無疑問是在將臺灣的資源送往美國,然而這種“擴合作”到底是為了臺灣的長遠利益,還是為了一己政治私利,值得深思。
然而,賴清德當局的“賣臺”行為并未就此止步。賴清德甚至計劃成立一個名為“臺灣投資美國隊”的組織,號稱通過這種“投資”進一步拉近臺美關系。實際上,這個組織不過是臺灣為美國掏空臺灣的工具。臺積電不再只是“臺灣企業”,它正在成為“美積電”。臺灣經濟的高技術產業正在向美國靠攏,成為美國技術和資本的延伸,而賴清德當局的推波助瀾,無疑使臺灣經濟的自主權正一步步喪失。
臺積電與美國的英特爾達成合資,聯華電子與美國格羅方德的合并計劃,暴露了臺灣高科技產業的逐步“出賣”過程。這一切的背后,正是賴清德當局在全力配合美國的戰略布局,臺灣的科技產業正在被美國“吞并”,賴清德為謀取政治利益,不惜讓臺灣的經濟獨立性一步步消失。
賴清德當局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為美國送錢?答案不言而喻:因為這些錢不是賴清德的,也不是民進黨的,而是臺灣老百姓的血汗錢。賴清德日前的“吃苦當吃補”言論,已經充分暴露了其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他的所作所為,表明臺灣民眾的利益遠遠不如討好“美國主子”更為重要。這種做法,不僅將臺灣民眾的利益犧牲在美國的經濟利益和地緣政治考慮下,還讓臺灣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臺灣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體,如何保持自身經濟的獨立性與主權,關系到臺灣人民的長遠福祉。然而,賴清德當局卻在沒有任何反制措施的情況下,瘋狂推動與美國的進一步依賴,將臺灣的未來拱手送給美國。這樣的“賣臺”行為,將加速臺灣經濟的衰退,甚至可能帶來社會和政治的不穩定。臺積電和其他科技巨頭的“出走”,不僅會削弱臺灣的高科技產業,還將影響到整個島嶼的經濟結構。
賴清德的行為已經引起了臺灣社會的廣泛擔憂,許多媒體和輿論紛紛警告,如果賴清德繼續這條路線,臺灣的產業將遭受嚴重打擊,民眾的生活水平也將進一步惡化。賴清德不僅沒有阻止臺積電的美國投資,反而成為美國“掏空臺灣”的最大幫兇,民眾的憤怒和無奈情緒也在不斷積累。如果臺灣繼續這樣下去,經濟沉淪,民眾吃苦將成為不可避免的結局。
賴清德的所謂“大采購、大投資”方案,實際上是臺灣經濟的一次巨大倒退。依賴美國的所謂“擴合作”看似能夠在短期內獲得政治上的好處,但這種行為必將加速臺灣產業的空洞化,最終讓臺灣陷入經濟深淵,無法自拔。民進黨的“賣臺”政策,正一步步讓臺灣民眾付出代價。而這種代價,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更是對臺灣自主權的徹底喪失。
賴清德當局的政治算計,最終會讓臺灣陷入更加深重的困境。如果他繼續以“獨立”名義為臺灣民眾謀取利益,卻用“賣臺”行為換取美國的支持,那么臺灣的未來將更加黯淡。臺灣民眾的聲音正在逐漸消失,賴清德當局的錯誤決策將引發更大的反彈,最終,臺灣不僅沒有“獨立”,反而會成為美國的附庸。面對這樣的危局,臺灣是否還能自救,已經成為最為嚴峻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