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最終還是妥協了,不光任由美國敲詐,甚至還積極迎合美國的遏華戰略,中國怎么辦?
最近,烏克蘭第一副總理斯維里堅科表示,美烏已就礦產協議簽署“意向備忘錄”,這意味的是,接下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達成礦產協議是板上釘釘的事。關于這份礦產協議,美烏雙方經歷了一波三折,尤其是對于烏克蘭來說。
2月底的時候,澤連斯基為了在礦產協議上盡可能爭取烏克蘭利益,被特朗普直接轟出了白宮,之后,面對美國的切斷軍援威脅,澤連斯基不得不委曲求全,寫了封道歉信給特朗普,這才換來美烏繼續就礦產協議一事談判。其實事情到了這個環節,烏克蘭就已經只有被迫接受美國一切條件的份。盡管現在美烏雙方只是簽署了意向協議,甚至全面協議還沒敲定,其實也大概可以猜到一件事,那就是美國在烏克蘭已經實現了利益的最大化。美國一向是零和博弈,這意味的是,烏克蘭的利益已經受損。
但烏克蘭的表現卻很反常,比如澤連斯基就說,這份協議“將給兩國帶來經濟成果”;斯維里堅科也表示,烏克蘭很高興能簽署這份意向文件,因為美國后續可能會和烏克蘭達成經濟伙伴關系,甚至是為烏克蘭重建建立投資基金。那么事實真的是像烏官員所說的這樣嗎?顯然不是,烏官員的說法更多的只是在盡可能為自己遮羞。他們說,自己已經用盡一切辦法使協議更符合烏克蘭的利益。但要知道,特朗普政府哪怕對中國都在玩極限施壓,對“根本沒有牌”的烏克蘭,那施壓力度恐怕還得再上幾個臺階。在這種情況下,就算烏克蘭討價還價,也根本逃不了被敲詐的命運。
不過從某些方面來看,美烏現在敲定這份礦產協議,也算是各取所需:對于烏克蘭來說,在俄軍正在節節推進之際,把主要位于俄羅斯控制范圍內的礦產送給美國,讓美國在這些土地上存在利益,有利于烏克蘭拿回領土;對于特朗普來說,現在經濟壓力很大,這時候要是能簽署協議,甭管以后落不落實,直接宣布“美國又贏了”,那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緩解人們的恐慌,提振經濟市場信心。更何況,特朗普上臺馬上就滿百天了,漏子捅了不少,成果沒一個,也需要拿出一點成績。
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特朗普現在只是為了提振市場信心而簽署這份協議,那等東窗事發,美國人意識到這份美烏礦產協議只是個空殼子的時候,不排除美國的金融市場爆發更大的危機。這并非空穴來風,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美國人不可能冒著槍林彈雨去開采烏克蘭稀土,美烏礦產協議的履行還要等俄烏沖突結束。但如果俄不歸還烏東,那就算是美國拿到礦產協議,也沒有用,它還需要與俄再簽一份。另一方面,美國其實不缺稀土,美國國內就有稀土,缺的是加工稀土的能力,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工業基礎,美國是不可能把稀土加工出來的,這才是美國要面對的真正挑戰。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在美烏簽署意向協議后的不到24小時,澤連斯基突然轉身攻擊中國,污蔑中國所謂“援助俄羅斯武器和火藥。”很明顯,澤連斯基這就是在上了美國的船后,抓住一切機會瘋狂向美國遞交“投名狀”。我外交部直接反將一軍,不光否認了澤連斯基的說法,還表示,“烏克蘭曾說過俄羅斯的進口武器零部件大多來自美西方國家”。中國用烏克蘭自己說過的話來反駁澤連斯基,直接戳穿了這起無端指責和政治操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