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等三機構以“通俄”為由,對反腐敗局展開“特別搜查行動”,反腐敗局人員遭粗暴對待,一名官員被捕。次日,澤連斯基以“通俄”為由簽署12414號法案,大幅削弱反腐敗局和反腐敗專門檢察院的權力。
按理說,挖出間諜是好事,可歐盟反應激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強烈擔憂”,要求澤連斯基解釋;歐盟擴大事務專員瑪爾塔·科斯認為這是嚴重倒退,呼吁放棄法案。西方主流媒體也連連炮轟,《衛報》《紐約時報》《政客》雜志等紛紛發文指責,《基輔獨立報》更是發表社論稱澤連斯基背叛民主。一夜之間,澤連斯基形象從“民主捍衛者”淪為“獨裁者”。
烏克蘭有四大反腐機構,均成立于2014年“顏色革命”后。反腐敗局(NABU)成立于2015年4月,2016年美國大選時,局長塞特尼克指控特朗普競選團隊負責人保羅·馬納福特受賄,被指受民主黨操控。共和黨則推動組建國家調查局(SBI)。歐盟也介入,組建預防腐敗局(NACP),烏克蘭還被迫組建反腐敗專門檢察院(SAPO),其名義上隸屬總檢察長,實則總檢察長管不了,總檢察長辦公室受總統掌控,此局面削弱了總統權力。此外,烏克蘭還組建反腐敗專門法院,其審理范圍不斷擴大,嚴重削弱普通法院職權。反腐敗局、預防腐敗局和國家調查局職能重疊,沖突不斷。
澤連斯基此舉,本質上是與共和黨聯手打擊民主黨和歐盟。7月17日,澤連斯基提名第一副總理斯維里堅科為總理,其因在戰時主管經濟成效顯著,且在美烏關系破裂時赴華盛頓談判,穩住關系并推動《礦產協議》談判,獲澤連斯基和特朗普贊賞。澤連斯基還任命斯特凡尼什娜為“與美國合作事務特別代表”,一系列人事變動表明其向特朗普示好。
澤連斯基此舉也有自身考量。他上臺后權力不穩、民望不高,雖“俄烏戰爭”初期支持率飆升,但“扎波羅熱反攻”失敗后下滑。政敵蠢蠢欲動,基輔市長克里琴科抨擊他,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支持率超過他后被解職。與特朗普吵架后,傳言美國可能用扎盧日內替換他。此外,2020年澤連斯基任命奧列格·塔塔羅夫為總統辦公室副主任,引發反腐敗局調查,他親自出面才保下塔塔羅夫,此后便試圖癱瘓反腐敗局運作。2020年末,反腐敗專門檢察院選拔首席反腐敗檢察官,澤連斯基拖延簽字,可見其早有整治之意。
12414號法案明確總檢察長對反腐敗局、反腐敗專門檢察院的管轄權,惹惱了歐盟和民主黨。西方媒體和政府批判澤連斯基,德國、瑞典外交部表示關切,烏克蘭首都基輔出現數千名抗議者。澤連斯基不得不提交新法案,稱將恢復兩個反腐機構“獨立性”。
俄烏戰爭至今,西方陷入進退兩難境地。澤連斯基從“民主偶像”到“獨裁者”的轉變,撕裂了烏克蘭社會,也讓西方媒體造神運動破滅。這場戰爭,烏克蘭和西方都有些打不動了,此時最高興的或許是普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