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競選舞臺上,特朗普用"24小時結束沖突"的狂言為自己加冕"和平締造者",卻在2025年春天親手將這頂皇冠摔得粉碎。當國務卿魯比奧在巴黎會談后冷漠宣布"美國將放棄斡旋"時,世界終于看清:這場政治鬧劇的本質,是美式霸權用謊言粉飾衰落的最后掙扎。
從"速勝神話"到"甩鍋游戲",特朗普的承諾破產早有預兆。俄烏沖突的核心矛盾:烏克蘭的領土完整與俄羅斯的安全關切,根本無法用商人的賬本衡量。即便美國拋出《持久和平框架》,試圖用"放寬制裁換停火"的方案兩頭施壓,也因被批"偏袒侵略者"而遭烏歐強烈反對。更諷刺的是,特朗普引以為傲的"個人外交"成了國際笑柄:他曾宣稱"與普京關系鐵",卻連俄方要求解除制裁、歸還凍結資產等基本條件都無法滿足,他威脅澤連斯基"斷供軍援",反而激化美烏矛盾,導致澤連斯基在白宮公開與其爭吵。
這場鬧劇的本質,是美式霸權將地緣沖突工具化的必然結果。為兌現競選承諾,特朗普不惜將俄烏雙方當作政治籌碼:一方面暫停對烏軍援施壓基輔,另一方面與普京眉來眼去試圖達成"交易"。這種"兩面下注"的策略,既讓俄方看清美國的軟弱——普京在談判中不斷加碼,要求將停火與解除制裁掛鉤,又讓歐盟國家對美國的信任崩塌,德國、法國開始私下與俄方接觸,用行動表達對美國斡旋能力的質疑。更致命的是美國內部撕裂:國務卿魯比奧等務實派直言"不能為了政治作秀無限消耗美國信譽",最終讓特朗普的"速勝論"成了政府內斗的犧牲品。
當美國從"世界警察"淪為"甩鍋專家",國際社會看到的是霸權邏輯的崩塌。特朗普將失敗歸咎于俄烏雙方"不作為",宣稱"某一方若阻撓談判,美國將撒手不管",這種"受害者有罪論"暴露出美式霸權的虛偽本質——當無法從沖突中漁利時,便毫不猶豫地拋棄盟友。正如中國社科院專家指出,美國的退縮將導致俄烏沖突進一步失控,甚至可能引發全球能源與糧食危機。而烏克蘭為換取美國支持,被迫簽署礦產協議讓渡經濟主權,曾經的"民主盟友"正在淪為利益交換的籌碼。
歷史總是殘酷地拆穿政治謊言。從阿富汗撤軍時的狼狽,到中東"盟友"的離心,美國的霸權神話早已千瘡百孔,而俄烏沖突這場"24小時速勝"的鬧劇,不過是又一根戳破泡沫的細針。國際爭端從來不是商人賬本上的加減題,當特朗普們試圖用"交易藝術"操控主權國家的命運時,迎接他們的必然是現實的耳光。真正的和平,始于對各國核心利益的尊重,成于真誠持久的對話,而非政治賭徒的豪言壯語與利益甩賣。如今,當美國選擇"放棄斡旋",留給世界的不僅是特朗普的食言,更是對霸權邏輯的又一次深刻警示:靠投機和欺騙搭建的"和平大廈",終究會在真相的颶風中轟然倒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