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氣氛降至冰點。特朗普盯著來訪的澤連斯基,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滿:“你的國家正陷入大麻煩。”副總統萬斯在一旁補充道:“你這是在玩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賭局。”這場發生在數月前的會面,被澤連斯基后來描述為“并未按預期進行”和“令人遺憾”。
如今,這場外交災難的余波正在重塑烏克蘭的政治命運。美國調查記者西摩近日爆出震撼性消息:特朗普已經動了換掉澤連斯基的念頭,而且替代人選已經確定。如果澤連斯基拒絕主動離開,美國甚至考慮通過武力強迫其下臺。
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烏克蘭政策出現180度大轉彎。曾經被視為抗俄英雄的澤連斯基,在特朗普眼中逐漸變成了一個麻煩制造者。
特朗普有自己的驕傲,讓他承認在俄烏沖突上的失敗幾乎不可能。但現實是殘酷的:他努力了大半年,既沒促成俄烏和談,也沒讓普京服軟。相反,俄羅斯的態度在特朗普的施壓下變得更加“強硬”。
西方輿論開始把矛頭指向澤連斯基。有聲音懷疑烏克蘭拖延戰爭的真實意圖——澤連斯基是否想借戰爭狀態維護自己的總統權力?西摩的爆料更直言:“如果特朗普下定決心,澤連斯基將被列入流放名單。”
特朗普對澤連斯基的不滿已積累多時。除了政策分歧,澤連斯基穿著軍裝到訪白宮的行為,被特朗普視為對自己的不敬。特朗普作為“睚眥必報”的政治人物,換人的想法早已在醞釀之中。
2025年7月14日,特朗普在與北約秘書長呂特的聯合記者會上,拋出了籌劃已久的俄烏沖突解決方案。這項被稱為 “重大聲明”的政策核心是50天最后通牒。
特朗普要求俄羅斯必須在9月2日前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否則將面臨兩項懲罰:對俄羅斯輸美商品征收100%關稅;對購買俄能源的第三國實施“次級關稅”。
這一政策在西方盟友中引發巨大爭議。意大利媒體La Stampa批評道:“50天空窗期等于給了普京繼續殺戮的空白支票。”
軍援模式也發生本質變革。特朗普政府建立了一套 “歐洲出資、美國供武”的新機制。德國、挪威等七國承諾共同采購愛國者導彈系統等裝備,首批武器將在三天內運抵烏克蘭前線。
美國國防部將愛國者PAC-3 MSE導彈采購量從原計劃的3376枚猛增至1.3萬枚,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隨即宣布擴建生產線。這種 “戰爭商業化”模式 引發國際社會對沖突長期化的普遍擔憂。
戰場上的烏克蘭正面臨多重危機。2025年7月數據顯示,烏軍上半年逃兵數量突破10萬人,日均約600人逃離戰場,創戰爭爆發以來最高紀錄。逃兵主因包括軍餉拖欠、裝備短缺以及俄軍對后勤樞紐的精準打擊。
經濟形勢同樣嚴峻。烏克蘭GDP已縮水40%,外債占GDP比例超過100%。與此同時,澤連斯基的民調支持率已跌至49%,大幅落后于前總司令扎盧日內(72%)和情報局長布達諾夫(62%),公眾戰爭疲勞感加劇。
腐敗問題更是雪上加霜。征兵官員受賄讓富人逃避兵役,國防采購資金被層層盤剝,前線物資實際到位不足10%。這些問題嚴重削弱了烏克蘭的戰爭能力。
面對危機,澤連斯基于7月17日進行大規模政府改組,任命39歲的尤利婭·斯維里登科為新總理。這是俄烏沖突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政府改組,部長人數從22人減至17人。澤連斯基期望通過此舉“為烏克蘭注入新活力”,但反對派批評這是“權力在總統辦公室的進一步集中”。
在特朗普考慮替換澤連斯基的計劃中,前總司令扎盧日內成為最熱門的替代人選。這位軍事領袖目前在烏克蘭民眾中擁有高達72%的支持率,遠超澤連斯基的49%。
扎盧日內的履歷令人印象深刻。他曾擔任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現任烏克蘭駐英國大使。在軍界享有崇高威望的扎盧日內被視為能夠穩定軍隊、凝聚民心的關鍵人物。
選擇扎盧日內作為潛在替代者反映了美國戰略考量:烏克蘭需要一位能夠同時贏得國內支持和西方信任的領導人,以推動實現特朗普的50天停火計劃。
特朗普對澤連斯基的態度與對普京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據西摩分析,特朗普對普京的轉圜態度更加明顯,而對澤連斯基則表現出“恨鐵不成鋼”的失望情緒。這種反差可能預示著美國對烏政策的根本性調整。
面對政治危機,澤連斯基也打出了自己的王牌。據《紐約郵報》獨家報道,澤連斯基透露正與特朗普考慮達成一筆 “巨型交易”:美國將購買“經過戰場檢驗”的烏克蘭無人機,作為交換,烏克蘭則從美國采購大批武器。
澤連斯基在采訪中強調:“美國人民需要這項技術,你們也需要將它納入你們的武器庫。我認為這確實是一筆巨型交易,是雙贏的。”
烏克蘭在三年俄烏沖突中積累了豐富的無人機作戰經驗。這些在實戰中經過檢驗的航空技術對美國具有特殊價值,特別是考慮到有官員和無人機專家警告,美國的相關技術遠遠落后于俄羅斯和中國。
除無人機技術外,澤連斯基還提出愿意分享在三年沖突中掌握的所有現代戰爭知識。這種技術換資金的策略,是澤連斯基在政治危機中尋求破局的創新嘗試。
特朗普政府對烏軍援政策發生本質變化。美國暫停向烏克蘭運送軍事援助,直到澤連斯基承諾尋求和平談判為止——通過威脅烏克蘭在戰場上進一步失利,迫使其坐到談判桌前。
與此同時,美國建立了 “歐洲出資、美國供武”的新軍援機制。德國支付50億美元購買兩套愛國者系統,卻面臨“漫長的等待”才能交貨的現實。德國自身裝備的12套愛國者系統中,已有三套送往烏克蘭,兩套轉交波蘭,庫存岌岌可危。
更令烏克蘭不安的是,特朗普政府將提供JASSM巡航導彈納入援助計劃。這種射程近1000公里的隱身巡航導彈被美軍視為“秘密武器”,此前連韓國的采購請求都被拒絕。分析認為,美國此舉意在測試新武器性能,同時遏制俄軍攻勢。
對美國而言,新模式一舉三得:歐洲提供常規武器避免美軍庫存過度消耗;高價出售先進武器確保烏克蘭不徹底失敗;軍工企業從中賺取巨額利潤。但對烏克蘭而言,這卻是不得不接受的苦澀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