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輿論唱衰蔚來,很多人了表達對蔚來、對李斌的不滿。
當然,李斌也得到很多人理解、同情和支持。要知道,這種兩極分化的待遇很不尋常。中國人一般講究尊重努力!如果沒有情緒,人們很少會在企業變革時期,對帶頭人、對老大表達不滿甚至攻擊。
為什么會對李斌有情緒?
受累于整個情緒造車的時代,旁觀者太多。不少人對新勢力造車的情緒和質疑遠大于其他,這些情緒、評價,對對處在下行周期企業集中釋放。某種程度,李斌作為被關注企業的老大,背了「鍋」 !
另一面,新勢力涌現的這十年,大量企業追求極致效率,崇尚推翻和改變,蔚來是夾縫中成長的典型和代表,作為老大,李斌為企業奔走相告,擁有過耀眼光環。
可眼下,蔚來遲遲沒能取得人們想看的結果,這位過去被神話的老大就很容易成了情緒分化的矛盾點。
萬幸的是,人們沒看到被打倒的李斌。即便情緒滔天,大家看到的還是那個雷打不動、替蔚來奔走相告的「老大」!
于是,在李斌身上,人們看到了老大的難,但也看到「老大」的一番氣象!
然而輿論的聚光燈是有范圍的,今天汽車行業像李斌一樣負重前行的老大有很多,如果我們把范圍拉大、把周期拉長,或許還能讀出中國汽車另一種「老大」氣象!
文|鍋斯傅
編輯|李佳琪
圖片來源|網絡
1
「需要被看到的老大難!」
董長征,國內氫燃料汽車技術的布道者。
6年前,當豐田開始在國內推廣氫燃料汽車技術時,恰逢一家冒昧的中國企業把氫動力的水一下燒到150度。當整個行業蒸汽彌漫的時候,董長征看出了一項新技術的推廣難度,也看到氫在國內的普及,過程快不了,急不來,需要有人先和時間交朋友!
為了驗證氫燃料技術的價值,讓全社會接受、認可,6年來,與國內高校成立研究院、與相關技術、應用企業展開合作、于國內成立氫能事業部,董長征一直在努力帶領著豐田,一步步加大在中國的氫能事業投入。
這6年里,有人問過董長征:時候不到,為什么不能再等等?可他清楚,普及氫燃料的使命,世界上沒有哪個企業比豐田更合適,基于對零排放汽車的理解,國內也沒哪個獨立體系比豐田中國更適配。
即便氫燃料到今天在也沒能在國內真正沸騰。但董長征仍在技術普世與時間成本的對立中,尋找平衡!
段建軍,豪華汽車在中國的講述者,大家叫他「汽車詩人」!和所有新勢力車企口中的「豪華」不一樣,段建軍對汽車豪華的理解,是建立在人生閱歷和職業經驗基礎上的。
一個氛圍燈在別人眼里,只有顏色和數量區別;但在段建軍眼里,卻是車與音樂交互的狀態,是豪華人生對每一段旅程的寶貴和真視!
2021年,奔馳在華銷量出現3%下滑。和所有人看到奔馳不行、傳統汽車不行的論調不一樣!段建軍最擔心的是國內有關何為豪華產品的認知標準要「塌房」了!
某種程度,標準塌房比社會貧窮更可怕!它預示,行業會沉淪到一個缺乏知識、缺乏愛,更缺乏規矩的勢態里。相比「缺錢」一旦人們缺了這三樣東西,糾正要遠比登天難。
段建軍的理解不是沒道理。在傳統豪華被無底線拉踩的過程中,人們很清楚豪華的質感,不同階層感悟不同。可在這個營銷拼嗓門的年代,底蘊越深厚,豪華的解釋成本越高。唱片公司被盜版逼得負債累累;假冒偽劣沖垮原創企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從不是什么新鮮事兒。
對于奔馳來說,一家穿著鞋的企業,怎么做得出去和光腳的企業站在十字街頭對峙呢?中國汽車高端文化又到底虛弱到了什么程度,才會讓人們對原創和模仿是非不分,顛倒黑白?這個段建軍無法作答。
毛京波,一位能把品牌講成故事的藝術家,一個能告訴人們文化、修養和內啡肽之間存在怎樣關系的營銷高手。
過去2年,從林肯到路特斯,在成功向中國講述何為美式豪華后,毛京波試著用新身份、新方法來向人們解釋何為英式豪華!這2年,她用做證明題的方式,圍著超豪華市場去證明:中國新能源不能只有高端產品,沒有高端品牌!
從路特斯日,毛京波把駕馭融入到品牌的理念;到藝術櫥窗把現代和美學融入到汽車門店;再到客戶服務理念,把創始人為一人造一車,延伸出了為一人建一店...毛京從創新概念到規范動作不斷嘗試,只為回應高端路上,品牌不能掉隊!否則,「新能源高端化」永遠會是個偽命題,那些高端服務和所謂情緒價值,客戶只能看到情緒,永遠享受不到價值。
和汽車打了半輩子交道,毛京波非常清楚,汽車是工具,可歸根結底還是消費品;也清楚,產品成為高端,品牌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有多大?只有市場有了認知,用戶才會有選擇。沒有品牌,再好的產品靠碎片化打造,也換不來消費者的指名購買。
豪華不是冰冷的配置清單,喚醒價值的共鳴在毛京波的棋盤上舉足輕重。但高端之于新能源在規模與品牌的問題上,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在缺乏資金輸血的體系里,高端品牌還應不應該圍繞品牌和體系化展開工作?這個問題毛京波不好去回答。
今天,類似老大在汽車行業還有很多,老大難的問題也有很多。他們的身上承載過一個品牌賦予的使命,手中也決定著何為一個品牌的底線。盡管,他們也會有很多的解釋不清,回答不了。但這不妨礙人們從他們身上,去看汽車的另一種圖景。
因為所有人都清楚,如果沒有他們,中國汽車的當代史一定會是另一種寫法!
2
「別讓老大徹底倒下!」
也許外人看來,過去30年,這些汽車商業場上的「老大們」交集不多,彼此看問題的立場、差異也很大。實際上大家身上的共同點很多:都是產業開發的受益者,都趕上中國汽車最好的30年,也都用結果證明了過程的價值!
因此這不妨礙任,何一位后晉的汽車行業管理者,能夠從老大們身上學到東西。在如今這個大變革的年代,汽車的人才陷入了普遍的焦慮之中:大環境的不確定性、新商業模式的沖擊、高管和人才梯隊的青黃不接……
某種程度,這些問題都是老大難衍化來的。可老大之所以出現難題,不是他們不順應時勢,相反是更多源于對規則的堅持。
豐田是一家將標準化當做價值觀的企業,它要求每一位員工都能夠“入模子”,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定戰略、建班子、帶隊伍”的方法;身處豪華“大染缸”的奔馳,堅持造車品質、安全即豪華,堅持品質和安全是豪華的上線;至今在超豪華市場仍首屈一指的路特斯,堅持極致駕馭的體驗,無論是傳統還是新興都值得嘗試,堅持要賽道文化與生活化之間值得充分整合...
當然了,讓老大不難很容易。剝奪他們求變的勇氣,不去賦予他們榮譽感,或是給他們套上鮮亮的外套,擺在廟堂之上。不僅難題消失了,也許老大也就消失了。
可如果我們把任何一家企業的未來,放到下一個3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刻度上。人們值得從今天汽車行業中,老大的困惑和思考中去得到啟示。
今天汽車行業,在迭代也在進步,老大是需要被看到的,老大難也需要被看到的環境和通道。盡管,他們不需要被理解,但卻需要被激勵,需要被追隨…
人們不該忘了,對老大來說,難一時容易;可一直難,難一世,那太難了;對行業來說,一個人難是個例,如果一群人都難,連老大都難得很普遍,似乎是顯現出時代的另一種圖景。
3
新能源需要怎樣的「老大」?
我們再去設想,假如某一天,當這些老大們都失去了沖動,當他們也開始隨波逐流,當大家都不再堅守而是去迎合…
到那時,人們還在去遵循的又會是一個怎樣的汽車秩序和規則呢?
多少年來,汽車這個工業密集型的產物都證明過,一旦脫離客觀規律,用拼拼湊湊的方式經營結果一定是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何小鵬能用好王鳳英,就是一面鏡子!它照出新能源企業對人才「錯付」后,過程必然慘痛,也照出情緒造車的年代下好管理和壞管理形成的割裂感,還照出企業迭代過程,一定會出現懂行得人堅守與不懂行的人錯亂...
盡管今天的新勢力很多已經過了生死線,可哪個企業不是在疲憊應對意外,又有哪個不是跌跌撞撞,混亂不堪呢?
就像德克魯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說的那樣:好企業往往就是單調乏味的,甚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去發生!
今天,之所以新能源企業大搞奮戰,提前多少天完成任務,用照德克魯的方式理解,他們還只是把很多事情還在當做意外去管理,可如果一個企業,每天都在應付意外管理,那這樣的企業一定是混亂不堪的。
熟悉汽車發展圖景的人都清楚,管理者對企業的改變是分成3個層次的:最低層次的管事兒;高一個層次的能管人;可往往那些層次最高、真正意義的老大才懂得建立體系,管理機制。
今天的新能源時代,我們能看到,造車也開始衍變出了分3個層次:有靠抄襲為術,拿對標為道,用低價入世,這種野蠻人行徑;有層次高一些,站在別人肩膀上修修補補,靠喊口號先賺個盆滿缽滿,這種是美其名曰的消費路線;反而,層次最高、擁有成熟造車底蘊的,堅持對長期技術迭代,堅持要給市場、用戶造好產品的企業,今天卻普遍出現老大難的問題。
當然會有人說,這是造車新勢力的樂趣所在!但也應該有人看到,這種錯配有可能給行業帶去的打擊和教訓。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如果能夠重新匹配,今天頭緒雜亂的新能源企業,他們該如何用好這些老大?這個思路,或許會成為一些有理想的新能源企業,可能去改變自己的下一個新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