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張松濤
為進一步深化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凝聚家庭、社會、司法三方合力,2025年4月18日,華龍區(qū)人民檢察院特邀華龍區(qū)人大代表張俊娟,為十余名案涉未成年人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專題講座。
活動以《“法”護未來·“家”倍關愛》為主題,通過法治宣講、案例剖析、互動交流等方式,推動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責任落實,助力迷途少年重回正軌。為了能夠讓更多的家長朋友了解到“家庭教育指導”內(nèi)容,還通過大象新聞微信視頻號對此次講座進行了全程直播。
講師張俊娟簡介:華龍區(qū)第九屆人大代表,華龍區(qū)人大代表俊娟家事服務工作室負責人,河南航塔律師事務所律師,濮陽市中和家事服務中心副主任,濮陽市家事法律服務委員會副主任,濮陽市華龍區(qū)“八五普法”講師團成員,華龍區(qū)“3+3”師資庫講師團成員。從事家事法律服務6年,榮獲“濮陽市'最美巾幗法律明白人’榮譽稱號”。多次在濮陽日報、學習強國、人民日報等媒體刊登發(fā)表,省、市、區(qū)多級領導到工作室調(diào)研。
“這個孩子因長期逃學、打架被移送審查起訴,但當我們深入家庭走訪時,發(fā)現(xiàn)父母忙于工作,連孩子輟學半年都毫不知情……”講座中,張俊娟結(jié)合心理學知識,通過真實案例剖析監(jiān)護失職的危害,指出涉罪未成年人普遍存在的“情感饑餓”“行為失控”等問題,呼吁家長主動學習科學教育方法,建立平等溝通機制。
“孩子犯錯后拒絕交流怎么辦?”“如何重建破碎的信任關系?”面對家長困惑,張俊娟代表以共情式溝通為突破口,講授了“自我對話”“情緒介入溝通”“環(huán)境場域理論”“非暴力溝通技巧”等實用工具。建議家長少一些指責,多一些理解;少一點說教,多一點行動示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張俊娟在講座中多次強調(diào),家庭監(jiān)護缺失、教育方式不當是未成年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重要誘因,法律已明確家長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主體責任,父母需從“事后補救”轉(zhuǎn)向“事前預防”,既要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需求,更要注重心理引導和價值觀的塑造。
參觀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展廳
講座結(jié)束后,檢察官段文、孫貝貝帶領家長們參觀了“豫”見未來·春暉未成年人綜合保護中心。在第一展廳,向大家解讀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關于監(jiān)護職責的條款,通報了轄區(qū)涉未成年人案件特點,警示家長“放任不管、簡單粗暴或過度溺愛,都可能將孩子推向違法深淵”。
在第二展廳,展示了一名因盜竊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書寫的懺悔書“如果父母能多聽我說說話,多跟我講講道理,可能我就不會做錯事了。”看到這里時,參觀的家長深受觸動,承諾會加強親子陪伴、改進教育方式。
在第三展廳,當看完檢察機關針對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家庭等特殊群體制定個性化幫教方案視頻介紹后,一名家長感慨地說道:“過去總用打罵解決問題,今天才明白,真正的教育是愛與規(guī)則并行。”
家庭監(jiān)護不缺位,司法保護不越位,社會支持不錯位。此次講座是華龍區(qū)人民檢察院進一步落實“督促監(jiān)護令”制度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未成年人檢察部門將持續(xù)深化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攜手社會各界力量,以法治溫度融化堅冰,以責任共擔照亮未成年人成長之路,共同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治屏障。
審核:張松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