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4月21日訊(記者 黃修眉) 適用于科創板的交易方式——詢價轉讓正式落地創業板。
近日,創業板公司安培龍披露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由華泰聯合證券負責組織實施,安培龍因此成為創業板首家使用詢價轉讓的企業。
業內認為,詢價轉讓方式源于科創板,目前達到了其設計初衷——減少對二級市場股價沖擊;同時也證明了這一方式的合理性——讓股份定價更加科學和市場化。詢價轉讓方式最終“源自科創板走向創業板”,是科創板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作用的具體體現。
創業板首單股東詢價轉讓
從安培龍披露的公告來看,此次擬詢價轉讓的股東為寧波長盈粵富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長盈粵富”),為安培龍第二大股東,總共持有安培龍首發前股份逾950萬股,占總股本比例9.67%。此次擬轉讓股份總數逾98.4萬股占安培龍總股本比例1%,轉讓原因為自身資金需求。
安培龍證券部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稱,“長盈粵富是安培龍首發前戰略投資者,已持有安培龍股份長達15年。長盈粵富出于自身資金需求需要減持安培龍股份,但其也愿意通過更加合理的方式進行股份減持,做到盡量減少對安培龍股價的沖擊,并且配合安培龍進行市值管理。”
“對受讓方來說,鎖定期6個月期間,的確存在股價繼續下跌的風險。但根據制度規定,受讓方須是具備相應定價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機構投資者,因此受讓方是具備相關風險意識的。”該證券部人士稱,“認購方愿意承擔這一風險,亦是出于對公司內在價值的認可。”
從詢價轉讓方式在創業板的落地來看,深交所于2023年8月4日就《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6號——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東詢價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并于2024年5月24日發布實施《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6號——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東詢價和配售方式轉讓股份》。
在這之前,僅有科創板公司股東適用上述兩種特殊減持方式。
對于詢價轉讓,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表示,“相較傳統的集中競價、協議轉讓、大宗交易等受讓對象單一的減持方式,眾多機構參與的詢價轉讓,對二級市場沖擊較小。股東可以在相對平穩、有序的市場環境中完成減持,避免了集中拋售可能引發的股價大幅波動。”
近300家科創板已適用
一直以來,科創板作為我國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在助力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上交所于2020年7月發布實施《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向特定機構投資者詢價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下稱“《詢價轉讓減持實施細則》”),并于2024年5月24日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4號——詢價轉讓和配售》。
據財聯社星礦數據不完全統計,自科創板2020年7月開始實施《詢價轉讓減持實施細則》起截至2025年4月21日收盤,共有近300家科創板公司股東使用了詢價轉讓,總成交金額近5000億元。
其中,最早試水詢價轉讓方式的是中微公司。作為科創板首批解禁規模最大的企業,2020年7月23日晚,中微公司披露首單股東詢價轉讓,該公司共9名股東擬通過詢價方式轉讓中微公司2.66%的股份。而當晚仍有另外8家企業,選擇了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等常規減持路徑。
彼時,中微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詢價轉讓是證監會、上交所在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框架體系下的又一重大創新,它通過更充分、更有效的價格發現機制,能夠更有效地銜接資金配置和股份減持需求,同時能大幅降低股份減持可能帶來的市場沖擊。”
統計數據顯示,中微公司發布科創板首單轉讓計劃公告后,5個交易日內,股價上漲7.38%。與之相比,同批解禁并宣布減持的光峰科技5個交易日內跌幅達12.17%;沃爾德5個交易日內的跌幅為7.77%。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出讓方來說,這一制度能盡量減少對二級市場股價的沖擊;對于受讓方來說,詢價轉讓制度通過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進行二次定價,使得定價更加科學和市場化。
不過,詢價轉讓相比其他減持方式對市場的沖擊較小,但仍可能對上市公司股價產生一定影響。
“詢價轉讓為機構提供了投資新機遇的同時,也伴隨著不確定性風險,如:市場波動風險、估值偏差風險、信息不對稱風險等。”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但總的來說,詢價轉讓方式是科創板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作用的具體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