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雖貴為美國總統,卻也拿鮑威爾無可奈何!
特朗普最近多次施壓美聯儲的鮑威爾,他要求美聯儲應該盡快降息,以此來實現弱美元計劃,從而更好的推動制造業回流美國。但是鮑威爾多次斷然拒絕了特朗普的建議。
此前,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上表示:“美聯儲的杰羅姆·鮑威爾總是做得太晚且錯誤百出……
越早解雇他越好
。” 他指責鮑威爾未能效仿歐洲央行的降息節奏,并稱其應對經濟問題的決策“一團糟”。
隨后在與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共同出席的記者會上,特朗普稱:“
如果我想讓他走人,相信我,他很快就得走
。我對他不滿意。” 他還指責鮑威爾“玩弄政治”,認為美聯儲的獨立性“符合歐洲利益而非美國需求”。
特朗普公開喊話想讓鮑威爾走人,可鮑威爾明確表示:“總統無權因政策分歧解雇美聯儲主席。”
若屈從于特朗普的降息壓力,將摧毀市場對美元資產的信任基礎。數據顯示,美聯儲獨立性指數每下降1個百分點,10年期美債收益率平均上浮15個基點,這正是鮑威爾堅持“數據導向”決策邏輯的深層動因。
當前美國PCE通脹率仍達2.8%,核心服務業通脹同比上漲4.1%,遠高于2%的政策目標。同時,勞動力市場呈現“虛假繁榮”:3月非農新增就業30.3萬人,但勞動參與率僅62.7%且工資增速持續高于生產率增長。這種“就業數據強勁但結構脆弱”的特征,使得降息可能引發工資-物價螺旋上升風險。鮑威爾選擇優先控制通脹,正是汲取1970年代大滯脹時期美聯儲屈從政治壓力導致經濟失控的歷史教訓。
說的直白一點,鮑威爾選擇不降息,是根據美國現有數據做出的決策,特朗普明顯是外行干預內行了。
很顯然,美國國內一批明白人士是支持鮑威爾的決策!特朗普的“弱美元計劃”本質是犧牲長期貨幣信用換取短期制造業回流,這種策略并沒有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可。
當地時間4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盟友以及美聯儲官員都公開發聲,對近期特朗普施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行為提出了批評。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參議員約翰·肯尼迪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采訪時,更是直言認為總統無權解雇美聯儲主席。
那么今天最后的問題來了,現在是中國不降息,美國也不敢降息,而難受的則是特朗普的內閣團隊。
怎么說呢?中美兩國當前同步選擇不降息,看似各自獨立決策,實則背后存在深層次的邏輯關聯和戰略博弈。
先說美國不降息,美聯儲現在不降息,是因為美聯儲沒有更好的選擇。美聯儲主要的責任還是控制美國的通脹以及美債信用。
而中國不降息,則是做了通盤考慮。具體來說,中國以“宏觀審慎+微觀搞活”探索新貨幣哲學:通過8000億元國債購買對沖特別國債發行壓力,以“寬信用”替代傳統降息,既避免刺激房地產泡沫,又精準培育新質生產力。這種“貨幣政策定向化+產業政策貨幣化”的創新路徑,能全方位的保證中國經濟在穩健中發展。
美聯儲的決策,無疑讓特朗普團隊十分難受!美聯儲不降息,弱美元無法開啟,那么所謂的讓制造業回流美國,儼然成為了一句笑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