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有大國的進取之道,小國有小國的求存之道。可問題的關鍵在于,小國不具備大國那樣的抗風險能力,在地緣政治中,小國往往成為大國博弈后的棋子或棄子。
離我們最近的例子,莫過于烏克蘭了。作為歐亞大陸的"地緣支軸",烏克蘭自1991年棄核后便陷入戰略真空。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西方承諾的軍事援助化為泡影,2025年更被迫簽署《礦產轉讓協議》,將稀土、天然氣等戰略資源拱手讓予美國。
說的直白一點,烏克蘭就是美俄在地緣政治博弈下的“一次性棋子”,這就是小國的悲哀,往往選擇的機會不多,一旦選錯,就有萬劫不復的可能。
特朗普很早就說過,他能在24小時內就讓烏克蘭和俄羅斯達成停火。
坦白說,美國也一直在調停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沖突,但我們從現實的角度出發,美國的調停效果很不理想。烏克蘭要想和俄羅斯實現真正的停火,只有烏克蘭繞開歐洲和美國,直接與俄羅斯談判。
近日,美國那邊又放出消息,據美國《紐約郵報》、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等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21日表示,他將在未來3天公布有關俄烏沖突的和平計劃。《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爆料,該計劃內容可能包括派遣歐洲軍隊進入烏克蘭,以執行擬議的停火協議,以及在“事實上”承認克里米亞為俄領土。
說句實話,特朗普對烏克蘭開出的這個條件,實際上很難讓烏克蘭和俄羅斯雙方接受。因為怎么說呢?烏克蘭的要求是不承認丟失的領土且想加入歐盟與北約。而俄羅斯那邊呢?則不同意烏克蘭加入北約,更不會放棄從戰場上已經獲取的領土。
其實怎么說呢?拜登執掌美國的時候,美國確實是不遺余力的在支持烏克蘭。可現在特朗普成為了美國總統,美國不僅大幅減弱了對烏克蘭的支持,還想要獲取烏克蘭的礦產資源。
現在美國已經和烏克蘭簽訂了礦產相關協議,這也就意味著美國把想要的東西拿到手了,其實對于烏克蘭未來的發展走勢,根本不關心了。畢竟特朗普團隊現在把戰略重心又轉移到了印太。
總的來說,特朗普的方案試圖以“折中”姿態調和矛盾,但既未觸及俄烏核心利益(領土與安全),也缺乏可行的執行機制,反而可能加劇雙方對立。烏克蘭不會接受領土損失,俄羅斯也不會放棄既得利益,而歐洲和美國內部的政治現實更使這一計劃難以推進。真正的和平仍需基于尊重烏克蘭主權、保障其安全訴求(如加入北約),以及俄烏直接談判達成領土妥協。這些正是特朗普方案所回避的關鍵。
所以,從烏克蘭與俄羅斯這場沖突中,我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沒有大國的擔當,只懂得一味追求所謂的利益。
烏克蘭之所以會與俄羅斯爆發沖突,本質就是被美國和歐洲給忽悠了。現在好了,美國打算當甩手掌柜,只是可惜了近4000萬烏克蘭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