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場溫暖的遇見,
更是一場漫長的修行。
4月15日下午,我校“慧心同行,溝通賦能”班主任讀書分享會溫情開啟。
活動伊始,何亞主任率先闡釋活動初衷:教育之路任重道遠,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肩負塑造靈魂、啟迪智慧的重要使命。
為深入落實 “以心育人” 理念,提升班主任專業素養,促進教育智慧交流碰撞,我校精心組織此次讀書分享會,期望十位班主任圍繞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結合一線實踐分享育人智慧,在閱讀中探尋破解教育難題的 “金鑰匙”。
01
前五位教師的“反思與溫度”
當教育遇見經典,碰撞出成長的火花
夏思倩、段欣園、葉小梅、解玉紅、金偉五位老師率先登場,從不同角度解讀《班主任工作漫談》。
夏思倩老師:以“反思”為刃,剖開職業困惑,提出“在經典中尋找破局之道”。
段欣園老師:用 “溫度” 定義教育,堅信 “蹲下來的傾聽,比千言萬語更有力量”。
葉小梅老師:聚焦“容錯教育”,呼吁“給孩子犯錯的勇氣,就是給成長留白”。
解玉紅老師:深耕“情感聯結”,分享“用人人參與管理,人人接收管理,敲開孩子的心門”。
金偉老師:追問“班主任角色”,提出“嚴師是底色,摯友是橋梁,引路人是終極目標”。
?陳校點評:看見實踐智慧,錨定育人方向
陳校高度肯定班主任老師的實踐工作,從反思職業困惑到構建情感紐帶,你們的分享充滿 “接地氣” 的教育智慧,讓我們看到班主任工作的細膩與深度。也為各位班主任接下來的工作點明方向,班主任要在 “規則約束” 與 “心靈滋養” 間找到平衡,既要做 “麥田里的守望者”,更要做 “迷霧中的點燈人”。
02
后五位教師的“追問與突破”
當經驗遇見思考,拓展教育的更多可能
張建華、王麗華、王儷娟、黃娟、鄭吉美五位老師接棒分享,帶來多元視角。
張建華老師:以《培養什么樣的學生》破題,提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每個孩子成為‘完整的人’”。
王麗華老師:深耕“閱讀育人”,分享“用班級共讀打造精神家園,讓書香成為成長的防腐劑”。
王儷娟老師:踐行“自主管理”,倡導“把班級還給學生,讓每個孩子成為‘班級小主人’”。
黃娟老師:聚焦“自我管理”,提出“少抱怨環境,做不斷嘗試、不斷學習的班主任”。
鄭吉美老師:總結實踐感悟,強調“從書中汲取力量,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
?曾院點評:看見團隊光芒,期許智慧育人
曾院特別點贊小學部班主任團隊“勤奮、豁達、充滿正能量”。
除此之外,曾院還指出,十位老師的分享各有亮點,但共同展現了一個特質——對教育的“走心”。你們從書中讀自己、讀學生、讀教育,讓理論真正落地生根。希望大家繼續做三心班主任——對學生有愛心,對工作有耐心,對成長有恒心,讓每個孩子都能在你的課堂上感受到被看見的幸福。
她特別指出,這場共讀更像是一把鑰匙,不僅打開了教育理念的新視野,更引發了老師們對職業成長的深層思考,這正是共讀的意義——讓我們在別人的故事里,看見自己的成長路徑,最終成為“孩子喜愛、家長信任、自己幸福”的教育引路人。
03
教育智慧的N種打開方式
金句集錦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是當好班主任的先決條件。
——葉小梅
老師也是學生的一扇車窗,學生要從你這里看到美好。
——解玉紅
痛快痛快,痛而后快。世界許多幸福、快樂都要先付出痛苦的代價才能換來。
——張建華
班主任管理班級要從重視“事”的管理向重視“人”發展的管理轉變。
——鄭吉美
04
以書為友,做終身成長的教育者
十位老師的讀書分享,是一場關于“如何成為更好的班主任”的深度對話。
? 教育需要“慧心”:讀懂學生的小心思,破解成長的小難題;
? 教育需要“溝通”:與學生溝通、與家長溝通、與自己溝通;
? 教育更需要“賦能”:從書中賦能,從同伴身上賦能,在實踐中自我賦能。
正如魏書生所言:“班主任工作是一件既辛苦又幸福的事。” 愿我們都能帶著對教育的熱愛,在《班主任工作漫談》中找到共鳴,在日常實踐中收獲成長,讓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有一位 “眼里有光、心中有愛” 的引路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