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思想火炬 鑄青年擔當
深耕思政教育課堂
主題座談會
一場有溫度的“師生約定”
“學生是老師和學院生命的延續,你們的成長就是我們的光榮。”遼寧廣告職業學院高凱征院長動情地說道。4月17日下午,辦公樓310會議室里暖意融融,一場以“傳思想火炬、鑄青年擔當、深耕思政教育課堂”為主題的座談會在這里舉行。學院主要領導高凱征、劉鳳娟,院委會委員楊帥、學生處處長寇光宇、輔導員組教中心主任韓旭、學生處于佳鑫等老師與第二十八屆學生院長助理團學生干部、軍事教官隊大隊長圍坐一堂,共敘師生情誼、共謀學生成長。
在這場雙向奔赴的對話中,既有高院長“與學生同吃同住”的溫情回憶,也有劉鳳娟院長對學生“敢想敢為”的殷切期許,更凝聚著學院“二元互導”管理模式下的育人智慧——讓學生從“被管理者”轉變為“管理者”,在責任中歷練,在擔當中成長。
高凱征院長致辭
四個維度激發使命擔當
作為學院創始人和精神引領者,高凱征院長從教育傳承、產教融合、青春活力、責任使命四個維度寄語助理團:
教育傳承:校友是學院的“滿天星”
“校友工作會議的主題是‘回家’,我們要讓近10萬校友凝聚成互相啟發的力量。”高院長以年薪千萬的董家鵬、渤海大學文學院院長張強等曾經是學生院長助理團成員的杰出校友為例,強調職業教育同樣能培養出行業翹楚,“學生走出校門時,要帶著學院的烙印,證明自己‘了不起’!”
產教融合:職業教育的新突圍
面對國家“產教融合”新趨勢,高院長坦言轉型壓力:“教材要重編、師資要重組,但再難也要讓學生的就業之路‘令人羨慕’。”他要求助理團深度參與校園文化節、聽證會改革等一線工作,“在實戰中練就‘出口成章’的本領,讓能力成為就業的敲門磚。”
青春活力:院長助理團的“非凡基因”
“助理團的創造力曾讓我驚嘆!”高院長回憶首屆助理團成立初衷——打破高考失利的“灰暗意識”,讓充滿想象力的學生找到發光舞臺。他鼓勵新一屆成員:“穿上西裝能策劃聽證會,換上運動服能帶隊練‘鋼鐵軀干’,這才是青春該有的樣子!”
責任使命:與學院共創新未來
“新時代,職業教育面臨全新任務,助理團也需扛起學院發展重任”高院長言辭鏗鏘,解讀新時代賦予助理團校園文化創新的主力軍、民主管理的先鋒隊、產教融合的踐行者三大使命。他指出,助理團將獲得“學生主導、教師支撐”的實踐平臺,從活動策劃到教學改革全面參與,真正實現“說了算、放手干”。這份信任正是“二元互導”模式的生動體現——讓學生從參與者變為主理人,激發教育活力與青春創造力。
劉鳳娟院長講話
做有格局的“青春引路人”
“學生干部是橋梁,更是榜樣!”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鳳娟以近期聽證會改革為例,點贊助理團“敢提敢闖”的擔當精神。她提出三點期待:
強化“大思政”視野: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思政教育內涵,錘煉合作意識與責任感;
練就“硬核”本領:從活動策劃到公開演講,對標社會需求提升綜合素質;
傳承“二元互導”基因:以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雙重身份,成為校園治理的“青春智庫”。
楊帥委員
從“平安校園建設志愿者”到“青春主理人”
主管學生工作的楊帥委員坦言,之前的一段時期助理團從“活動策劃者”轉為“平安校園建設志愿者”,雖面臨挑戰,但“關鍵時刻頂得上”。他宣布五月校園文化節全面交由助理團主導,學生處提供資源支持,“我們要把‘主角光環’還給年輕人!”
他在談到“校園聽證會的校園提案”工作時特別提到“我們要讓提案上的每一個簽名都代表青年話語權”“我們要讓‘二元互導’從概念變成觸手可及的體驗。”他通過展示學生院長助理團自1996年成立至今的硬核檔案激勵同學,“29年前,前輩們用鋼筆書寫管理理想;今天,你們用數字化工具創造未來,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管理者’的擔當!”他從長效賦能學生成長、人才圖譜描繪、創新引擎引領等方面深度剖析助理團的發展之路。
寇光宇處長
29年積淀,讓數據為青春作證
學生處寇光宇處長則用數據展現助理團的“硬實力”:29年歷史、2000余名成員參與校園治理、累計組織活動超500場。“從社會實踐到提案落實,你們是‘二元互導’最生動的注腳!”“一組組‘熱數據’中是‘二元互導’澆灌出的青春年輪,是助理團的成長密碼。”他詳細解讀了學生院長助理團的工作職責與組織架構,并對學生干部在學院各項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表示充分肯定和衷心感謝。
學生聲音
以青春之名,赴時代之約
座談會上,助理團12名部長及軍事教官隊大隊長依次做工作匯報和真情發言,金句頻出:
提案部部長董莖:“聽證會改革后,學生意見直達院長辦公桌,效率提升50%!”
文藝部部長李廣原:“今年文化節我們要辦‘鋼鐵派對’,把軍訓的紀律感融入街舞!”
軍事教官隊大隊長劉宇彤:“戰術演練不是‘刻板任務’,而是錘煉‘集體意志’的戰場!”
學習部部長侯思琪:“‘自習室延長開放’不是簡單的燈光點亮,而是點亮未來的‘知識燈塔’!”
生活部部長趙芷萱:“食堂檔口評分不是‘挑刺游戲’,而是舌尖上的‘民主實踐’!”
宣傳部部長王金龍:“文化節海報不是‘通知單’,而是青春態度的‘宣言書’!”
學生干部們紛紛表示,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嚴謹的態度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不辜負學校領導和老師的期望,為營造和諧、文明、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貢獻自己的力量。
聚焦二元互導亮點,讓管理“破圈”生長
作為學院特色育人品牌,“二元互導”管理模式持續升級:
身份破圈:學生既是校園治理的“督察員”,又是自我成長的“設計師”;
場景破圈:從聽證會到產教融合項目,助理團深度參與學院重大決策;
價值破圈:近三年,助理團成員就業率100%,超60%入職行業頭部企業,“能管理、會創新”成為畢業生最亮標簽。
秉承“從同學中來,到同學中去”的工作理念,助理團始終肩負三大使命:一是搭建雙向溝通橋梁,既及時反映同學訴求,又精準傳達學院政策;二是打造實踐育人平臺,通過組織文體活動、志愿服務等活動,促進廣大同學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三是深化民主管理實踐,推動“校園聽證會”等多項民生工程落地,讓每位同學都成為校園治理的參與者。
在學院領導和學生處指導下,這支隊伍既是“學生利益的代言人”,又是“學院發展的生力軍”,以“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雙重身份,持續為構建和諧校園注入青春動能。
青春與學院
“雙向成就”
“為什么一提到助理團改選,全校就沸騰了?因為這里承載著青春的無限可能!”高院長的結束語道出這場座談會的深意。29年來,學生院長助理團始終是學院“最非凡的青春群體”,而學院也以最大的誠意,為每一份青春渴望提供舞臺。會場上,一屆屆“管理者”的隔空溫情對話,恰是“二元互導”從紙上理念到指尖實踐的生動縮影。楊帥委員笑著說:“這就是我們要的傳承——既有歷史的厚度,更有創新的銳度!”這場對話,不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使命的傳承——當“被管理者”成為“管理者”,教育的溫度與青年的銳氣,終將共同書寫職業教育的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