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作為北方和西南市場養殖量比較大的一個品種,這幾年雖然市場有所波動,但總體的養殖規模和消費市場依然不小,是水產行業比較重要的一個淡水魚品種。2025年第一季度,水產品市場呈現“海弱淡強”的格局,鯉魚價格同比上漲9.41%。 從近兩年市場軌跡觀察,鯉魚產業在供需結構優化與消費升級驅動下,呈現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成為淡水魚市場中韌性較強的品種。
鯉魚最新價格走勢
據最新報價, 河南省鯉魚2斤規格價格在6-6.3元/斤,江蘇連云港鯉魚均價5.8元/斤。 框鏡鯉具有高附加值,市場需求旺盛,遼寧遼中2.7斤規格 框鏡鯉價格(9元/斤)遠超普通鯉魚(5.2元/斤)。 四川地區價格整體較為穩定。 河北唐山市場受降溫天氣影響,出魚量減少,價格5.8-6元/斤,小幅度上升。西北市場存塘量少,陜西、寧夏地區價格普遍高于其他地區同規格魚。
歷年鯉魚4月下旬價格對比
近年來,鯉魚市場價格波動明顯,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2022年全國鯉魚均價約5.7元/斤,疫情管控致使供應鏈中斷,春季禁漁期又提前開啟,市場供應在短期內大幅收緊,推動價格上行。23年隨著疫情緩解,養殖端產能逐步恢復。同時,飼料價格同比下降,養殖成本壓力減輕,價格隨之回落。但市場消費動力不足,需求端復蘇緩慢,消費表現疲軟。24年價格回升,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華南地區4月持續降雨,導致捕撈和運輸受阻,局部市場出現短期缺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價格。至25年,不同地區和品種的鯉魚價格呈現出明顯分化。遼寧遼中框鏡鯉價格逐年上漲,肉質優,契合餐飲高端化需求,市場需求向好,目前已達9元/斤,創歷史新高。但常規鯉魚供應過剩,市場供大于求導致價格下行。
影響鯉魚價格變化的因素
市場供需關系:當市場需求大于供應時,鯉魚價格上漲;供應大于需求時,價格下跌。如生產周期導致成魚上市量減少(如春節前集中銷售后,4-5 月成魚短缺),或新養鯉魚未達上市規格,會因供應不足推高價格。
季節性因素:春夏季節鯉魚生長快,供應增加,價格相對較低;秋冬生長慢,供應減少,價格易上漲。此外,極端天氣(如臺風、低溫冰凍)影響捕撈和上市量,也會導致價格波動。
養殖與運輸成本:飼料(如玉米價格影響)、魚種、人工、油價等成本上漲,會直接推高鯉魚價格;高溫等天氣還會增加活魚運輸成本,進一步影響售價。
品種與產地差異:不同品種的鯉魚(如框鏡鯉、全鱗鯉)因肉質、口感、營養價值不同,價格有別;產地的水質、養殖環境差異(如黃河鯉魚因特殊生態環境肉質更優)也會導致價格不同。
政策因素:如休漁期嚴管會減少魚類供應,拉高包括鯉魚在內的水產品價格;部分地區限制網箱養殖,導致產量下降,推動價格上漲。
疾病與產量:鯉魚發病(如春季冰凍解除后發病率增加)可能影響產量和市場供應,導致價格波動。
地域性供需差異:水資源豐富、養殖成本低的地區,鯉魚價格相對較低;反之,水資源匱乏、養殖成本高的地區,價格較高。此外,外地供應減少(如南方魚販到北方販魚),也會改變局部市場供需,影響價格。
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于鯉魚市場,使價格呈現周期性、地域性及品種間的差異與波動。
短期趨勢預測
五一消費旺季臨近,陜西、寧夏等高價區或進一步上行,北方存塘不足地區(如遼寧)可能跟漲。普通鯉產能過剩風險仍存(尤其大規格魚),短期內價格缺乏大幅上漲動力。優質品種(框鏡鯉)和精準規格管理(1.5-2.5斤/尾)或成為盈利關鍵。結合市場規律,若后續存塘魚逐步消化,且無集中性新增供應沖擊,預計至2025年5月底至6月,隨著庫存壓力緩解,鯉魚價格有望逐步趨于穩定。但需持續關注養殖端出魚節奏、消費需求變化及市場供需動態,若供應過剩局面未改善,穩定時間可能進一步推遲。建議養殖戶密切跟蹤行情,合理規劃出魚計劃以降低風險。
注:文中所述價格及行情可能會因區域、規格、品質和時間等因素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在此供參考,各地養戶與經銷商需結合本地供需靈活調整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