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來聊聊社會保險基金,主要從國家制度和國家籌資方面展開,不涉及個人繳納社保基金的情況。
在我國,政府收入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1.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大家比較熟悉,這是以稅收為主的收入,是政府收入的大頭。
2. 政府性基金:這是個專有名詞,像教育費附加、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都屬于此類。另外,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也列在這一項里。
3. 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國有公司上繳的利潤,以及國家參股公司獲得的分紅都屬于這一類。
4. 社會保險基金:前面三類,如果有機會再給大家細講,它們相對復雜些。而第四類社會保險基金比較特殊,具有獨立性,和其他三類基本不相關。所以這次我們先把它單獨拎出來講。
嚴格來講,社保基金不算政府收入。因為社保基金由個人和單位共同繳納,國家只是代為管理,不能算作國家收入。也正因如此,它具有一定獨立性,由財政專戶管理。也就是說,收的錢不入國庫,支出也不從國庫走。有時候國庫有補貼,會往財政專戶打錢。社保基金按國家規定收支,用于個人保險方面。
社保分為五種,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五險一金”中的五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五險分別由專戶管理,相互獨立。其中,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在一起管理,其余四種保險各自獨立收支、自主平衡,不能混淆,比如工傷費用不能從醫療保險或養老保險中支出。
社保基金按地區統籌。大家打開社保軟件,上面顯示的參保地,一般就是統籌地區。國家目標是養老保險最終實現全國統籌,其他保險實現省內統籌。目前,多數地區是地級市統籌,不過現在很多地方部分保險已實現省內統籌,比如醫療保險,在同一個省的外地,一般也能刷社保卡。所謂統籌,就是各個地區對社保基金都有對應的賬戶管理,國家層面沒有一個總的社會保險基金。但國家層面有個社會保障基金,稍后會專門講到。
地方政府對社保基金的管理涉及三個單位:
1.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在法律中看到這個名稱,一般指各地的社會基金管理中心、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或者就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它屬于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并非行政機關。
2. 社會保險費征收單位:征收單位有兩種情況,有的地方由稅務局征收,有的地方由社保中心(即經辦機構)征收。每個省可自行決定由哪個機構負責征收。
3. 社保基金監管管理機關:也就是人社局。平時我們說去社保局辦事或繳納社保基金,這種說法不太準確,人社局和社保中心其實是兩個機構,人社局主要負責監督管理。
在國家層面,有個叫社會保障基金的,它和社會保險基金不同。社會保障基金的資金并非來自個人和單位,而是國家、政府從財政拿出一部分款項,放入這個基金,并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進行管理。政府基金眾多,以后有機會再給大家介紹。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國家專門從財政預算中拿出一部分,作為應對社會老齡化的財政儲備,也就是社會保障基金。該基金與其他社會保險基金相互獨立,不負責為其他社會保險基金彌補損失或提供補貼,一般由地方政府補貼。
此外,社會保障基金還有一個作用,省級地方政府有權將社會保險基金的部分余額交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經營。比如,我們常聽到股市里社保基金入場,很多時候就是省政府把這部分資金交給理事會管理。在法律上,理事會被稱作受托機構,地方政府是委托機構。
受托機構收到資金后,一般會按自身職權購買收益較高的產品,如存款、國債等。如果還有余額,理事會會找一個托管機構,比如招商銀行,將相關保險基金存入銀行,同時聘請投資管理機構代為投資,實現地方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所以,大家平時看到新聞里說“社保基金入場”或者“社會保障基金入場”,是有區別的,但指的都是由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代為運營的全國各地的社會保險基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