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人社部召開一季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會議,對下一步工作重點做了部署。讓人欣喜的是,會議上再次提及2025年的養老金調整,而且提到了今年的調整一定要向中低收入人群傾斜。
其實每年調整養老金的時候都會這么提,但今年有所不同,因為人社部提到“養老金傾向中低收入人群”的頻率是非常高的,每次大會都要強調一下。這么做的目的很明顯,是在給各地人社部門確定今年調整的原則,在堅持“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同時要給中低養老金收入者漲更多的錢。
那么如何體現養老金調整向中低收入人群傾斜呢?大概率是通過加大定額增加額的占比實現。
有過養老金調整經歷的退休人員應該都知道近年來各地養老金調整方式已基本形成定勢,即按照定額增加額、掛鉤增加額、高齡傾斜增加額綜合確定退休人員每個月能夠增加多少養老金。
由于各地比較重視激勵繳費,加上養老金平均調整比例逐步下降,從幾年前的5%逐步下降至去年的3%,定額增加額隨之越來越少。以2024年為例,31個地區中有23個,也就是74%的地區的養老金調整方案里的定額增加額相比2023年有所降低。
而定額增加額對中低收入人群最有利,因為不看繳費年限、不看原本月入多少錢、不看年齡多大,只要是一個地區的退休人員全部增加相同的金額。我們做極端假設,如果某地區的2025年養老金調整方案規定只有定額增加額,如每人每月加120元,那么不管是月入1500元養老金還是3000元、5000元甚至更多養老金的退休人員都是每個月多120元。
對于月入1500元的退休人員而言,120元的增加額對應8%的調整比例;月入5000元養老金,調整比例只有2.4%。增長比例差距十分明顯,很顯然養老金越低越劃算。
因此,我預計今年各地會在定額調整額上發力,不再會出現前兩年那種大部分地區的定額增加額環比減少情況。
縱觀2024年,上海的定額增加額是最高的,達到了每人每月61元;最低的是黑龍江和四川,都只有每月27元。
展望20025年,原本的定額增加額就已經較高的地區不會減少,而原本較低的地區可能迎來“大爆發”,定額增加額得以大幅增長。從這個角度來說,黑龍江、四川等地的中低養老金收入人群反而更能獲益。
那么會不會出現中低收入者的增加絕對額高于高收入者的情況呢?比如,每月3000元的加150元,每月6000元的加100元?
很遺憾,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
“調整向中低收入人群傾斜”的表述不代表完全忽視繳費情況,相反,政策還是希望引導在職人員長期繳費、多繳費的。如何引導呢?要給人家糖吃、給獎勵,否則都想盡辦法規避繳納養老保險了。
除了在首年退休核算養老金時給高繳費人員核定高養老金外,每年調整養老及時也要合理區分梯度,高養老金收入者的上漲比例可以低一些,但增加額不能太少,否則既不公平又不利于我國養老保險的長期穩定發展。
綜上,2025 年養老金調整向中低收入人群傾斜是大勢所趨,各地或將在定額增加額上著重發力,原本定額較低地區有望大幅增長,讓當地中低收入退休人員更多受益。
不過,調整不會違背“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高養老金收入者雖上漲比例或降低,但增加額不會過少。如此,既能保障中低收入群體生活,又能激勵在職人員積極參保繳費,推動養老保險制度穩健運行、持續發展。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