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克萊夫·麥格威克
文|若杉
01.休息
休了許久,覺得身體和頭腦都處于急待停工休整的狀態。
索性借著假期,讓自己放下心理咨詢,放下文字,徹底放空。記憶中,已經沒有這樣的假期,自己經營工作室以來,一不小心多了很多事務性的工作,常常是工作連著生活,生活連著工作。
常常在咨詢中,告訴來訪者,要學會放松自己,但自己也忘了照顧自己。
休假的前幾天,時間空下來了,但精神上似乎更累。頭腦依舊處在高速運轉中,強制自己停下來,反而覺得更累,甚至還帶著心底莫名的愧疚,對時間的愧疚。
直到4、5號才算真正適應了放假的節奏,可以無所事事地進入休息的狀態。
終于相信,會休息是一件比會工作更難的事情。我也在學習這件事。
02.工具人
人和工具最大的區別在于,人有主觀能動性,而工具沒有。
但在咨詢中,我見過太多人,把自己活成了工具,成為工具人。“工具人”竭力避免所有的情感,把自己活在了計劃中,要實現一個個目標,要成為所謂“人上人”。
當然,很多人如愿達成了目標,卻不快樂。
原因在于:
工具不懂得快樂與否,但作為工具的人哪怕極力阻斷,都不可避免的有情感的部分存在;
工具在被使用的時候不會憤怒,但人會,哪怕是表達不清楚的隱隱的憤怒;
工具不需要為自己未來的人生負責,但人需要,人總會忍不住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最后,習慣做工具的人,也習慣于把別人當作工具。沒有人喜歡被別人當作工具,所以,工具人的人際關系通常都很難建立的有滋有味,有情有份。
于是,工具人真的成了孤獨的“工具”。
電視劇《親愛的自己》里,有一個角色,叫何睦,何睦很成功,美國名校畢業,在國內經營一家年利潤超過5000萬的公司。
但是,他活得像個機器,是典型的工具人。
他的人生按分鐘計算。第一次與女朋友的約會定在4點44點到6點21分。幾點會議結束,下樓取車幾分鐘,路上幾分鐘,通通算得清清楚楚。
習慣了做工具的何睦,也希望女友做個工具。
一開始,女友看重金錢、看重他事業的成功,努力忍受、配合。但在即將領證的那一刻,女友放棄了。
她想活得像自己,不想像工具一樣生活。
沒有人愿意像工具一樣生活。
03.委屈感
常常見到有些人,帶著委屈感生活,覺得生活拖累了自己。
因為生了孩子,失去了自由,覺得委屈。
因為要掙錢,不得不做一份不喜歡的工作,覺得委屈。
因為年紀大了,不再像小姑娘一樣膠原蛋白滿滿,覺得委屈。
有些委屈,是真的委屈。
而有些委屈,卻是因為想要的太多。
生活總是有得有舍,想要得到所有又不愿舍棄任何,委屈感就變成了長在身上的東西。
想要擺脫委屈感,要改變的,不是境遇,而是心態。
04.接納
每次看演技類節目,總有中年女演員在抱怨無戲可拍,境遇大不如前。
每一次看著她們聲淚俱下的哭訴,抱怨市場不給自己機會,抱怨導演看不到自己。我看到的,都是一個人對自我的不接納。
每一個職業都有自己必然的周期。
有些職業,必定青春時期更加鼎盛,比如,舞蹈演員、運動員,當然還有女演員。
如果接納,便懂得在年輕時期,必然有更多的機會,而在中年,機會銳減,開始退出主角的位置,演一些為主角做配的角色。
這些角色,并不因為是配角就不精彩,但確實不如主角更光鮮。
對這個規律有認知,便不會再去抱怨,而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去用心打磨一些角色。
市場不會也不應該為不符合規律的期待買單。
與其抱怨,不如找到并接納自己的位置。
———— e n d ————
預約咨詢,請掃碼添加工作室微信!
若杉
若杉心理創始人
暢銷書籍:《停止內耗》
《閱己:做自己的心理顧問》
人生最大的理想:
見不同的人、聽不同的故事、寫不同的文章
我們的咨詢室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心理咨詢預約
微信預約:ruoshanxinli
電話預約:19910780529
選咨詢師請前往菜單欄”心理咨詢“欄
或直接聯系工作室:ruoshanxinli
小紅書@心理咨詢師若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