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年輕人逃離城市,在這里切換“頻率”
四月的湖州,春風微醺,恰逢其時。晨霧尚未散盡,行道樹綠浪起伏,耳畔被樹葉的摩擦撫摸,遠近之間,傳來貝斯低頻的顫音。
2025年4月4日~6日,莫干山生浪音樂節(jié)在湖州德清舉行,以鋼結構骨架搭建的數字舞臺,電子音浪與數據洪流交錯融合,不規(guī)則的懸浮屏幕持續(xù)浮現具有未來感的電子景觀,仿佛當下時代信息無時無刻迅速轟炸的隱喻。
游牧DEMO受到主辦方邀請,與城市游牧美術館一同到達,作為觀察者潛入其中,見證以音樂定義音樂,以藝術激發(fā)創(chuàng)意的莫干山生浪音樂節(jié)現場。
吸引力法則 #1
新的現場,音樂審美“去中心化”
當國內音樂節(jié)還在明星陣容的流量漩渦中內卷,莫干山生浪音樂節(jié)率先撕下了 “眼球經濟” 的標簽,通過挖掘多樣性的獨立樂隊和音樂人試圖建立全新的行業(yè)標準。
在莫干山生浪音樂節(jié)的舞臺上,實驗性搖滾與電子元素碰撞,另類流行與R&B融合,日本殿堂級二次元歌手與澤野弘之的配樂恢弘呈現……Maximillian、Isaac Dunbar、莉莉周她說、小林未郁、She Her Her Hers、HITORIE等國內外音樂人突破常規(guī)的演出,讓現場約兩萬樂迷在滾燙的鼓點中共振頻率,“仿佛被聲浪托舉”。
超出想象的“現場氛圍”,源于主辦方對音樂市場審美“去中心化”的思考。當聚光燈不再聚焦于明星和流量光環(huán),觀眾能以純粹的聽覺感知與作品對話,小眾音樂與大眾市場的界限就此消弭,人們不再只為“知名度”買單,也會越來越多地為“好音樂”駐足。
“不可否認,打包網紅樂隊和流量明星的音樂節(jié)不愁票賣,可與之相對的是‘過度售票帶來的糟糕體驗’和流量明星粉絲帶來的風氣,比如過度應援和夜排。在音樂節(jié)慣常模式的復制粘貼下,許多老牌樂隊的演出變得肉眼可見的公式化,甚至有些敷衍……但生浪在今年樹立了一個榜樣。”
——小紅書用戶64AB0C4E
吸引力法則 #2
聽覺與視覺的化學反應
落日熔金,莫干山生浪音樂節(jié)的舞臺猶如一道逃離現實的數字裂縫,巨型3D屏幕在物理形態(tài)上模擬互聯(lián)網信息的碎片肌理,虛實錯位中,新的賽博空間誕生,演變某種超越現實的“格式化”。
從聽覺體驗出發(fā),生浪嘗試探索多維感官的音樂體驗。由UFO媒體實驗室(UFO media lab)打造的藝術單元《比特窟》,作為音樂節(jié)的舞臺藝術裝置,在現場的視聽展演中重新解構了“觀看”的概念,傳統(tǒng)舞臺的觀演邊界被打破,藝人和觀眾的個體存在瞬間成為了數字景觀的一部分。
正如《比特窟》所表達,在信息侵襲的時代,我們的視野被屏幕框定,現實的一切必須通過像素與數據來映射。然而,當屏幕出現破裂,一道不規(guī)則的孔洞撕裂方正的秩序,時間與空間的穩(wěn)定性被動搖,我們跟隨電子音效編織的莫比烏斯環(huán),一起遁入新的時空。
“舞臺屏幕設計很美,大屏幕和小屏幕的異形讓我覺得很有趣,研究了很久,特別是晚上搭配舞美太好看了,btw主屏幕還有兩根觸角,真的很像電子寵物。燈光舞美完全是演唱會效果,連中場休息的UFO藝術裝置也很帥,感覺是看展+聽音樂,藝術氣息拉滿。”
——小紅書用戶 好兆頭
吸引力法則 #3
內容多樣性+策展式藝術市集
區(qū)別于傳統(tǒng)音樂節(jié)千篇一律的“快消攤位”,現場游牧美術館藝術裝置的市集,正在進行一場圍繞快閃零售的內容策展實踐——主理人帶著各自獨特的風格美學來到現場,在零售中向觀眾傳達產品創(chuàng)作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
在頗受矚目的“大腦布”外星人的攤位,人群排起長隊,賽博美學與手工布藝結合,現場懸掛的外星人背包成為了觀眾打卡的背景;“Utopaca烏駝邦”帶來的羊駝一家人,也吸引了很多人駐足,撫摸,感受純天然羊駝毛玩具的質感;圍繞機車文化的“OYYO哦唷”裝備齊全,主理人現場展示相關文創(chuàng)與戶外乾坤包的穿搭……市集“一攤一策展”的交流形式,在“反商品同質化”的同時,也聚集了以主理人精神為核心的創(chuàng)意聚落。
毗鄰藝術裝置市集的餐車區(qū)域,同樣令人眼光繚亂,來自各個城市的流動餐車匯集于此,通過流動的形式和現買現做,形成有互動感和連接感的消費體驗。
據市集情況顯示,現場70%的消費者愿意為有表達性的小眾品牌買單,其原因背后是年輕人們對“意義消費”的價值重構——人們不再滿足于標簽化的商品,而是追逐商品背后的創(chuàng)作者和社群認同。
城市游牧美術館以「無界策展」為核心理念的創(chuàng)新型藝術平臺,通過與美術館、商業(yè)品牌以及城市公共空間的跨界合作,采用模塊化策展形式,打造可靈活遷移的定制化藝術項目;平臺注重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與空間設計的融合,將展覽轉化為公眾可參與的臨時性藝術事件,從而激活城市空間的文化活力。
在注意力碎片化時代,我們認為,唯有將商業(yè)轉化為可體驗、可對話、可共創(chuàng)的內容,才能讓消費行為升華為精神歸屬的儀式。
當內容多樣性與策展式藝術市集共同生長,交易也可以是一次好玩的游戲,主理人售賣的不僅是商品,更是當代人的精神社交需求。
好的音樂節(jié)擅長“吸引力法則”
據德清當地媒體發(fā)布數據,2025年僅清明假期3天,當地游客數量超過數14萬余人次,門票收入近800萬元,帶動周邊住宿餐飲等綜合收入1000萬元。在社交媒體上,關于莫干山生浪音樂節(jié)的好評帖子更是層出不窮,這些都不禁讓人思考:
莫干山生浪音樂節(jié),這個小眾的搖滾音樂節(jié),憑什么出圈?
在大多數評價生浪音樂節(jié)的帖子中,出現的最高的一個詞是“驚喜”。
當音樂節(jié)市場還在卷流量+老炮的內容模式,生浪音樂節(jié)將目光投向了“如何打造一個獨立小眾、關注音樂性和以都市藝術為核心的音樂節(jié)”。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真正的吸引力從來不是單方面的 “吸引”,而是創(chuàng)造一個讓人與藝術、文化、技術彼此看見、相互賦能的場域。
持續(xù)三天的演出中,莫干山生浪音樂節(jié)將商業(yè)邏輯退位于 “人的體驗”,通過將個體訴求轉化為多維感官的“聲景敘事”,讓這場“造節(jié)”成為了連接多元價值的紐帶,也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輻射。
碎片化的時代,人們既渴望逃離,又期待追尋。
在冰冷的高樓大廈之間,生浪懸浮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口。
游牧的故事,未完待續(xù)。
城市游牧美術館
致力于在各大城市策劃與美術館/商業(yè)品牌/商業(yè)地產等業(yè)態(tài)共同舉辦的聯(lián)合策展形式,根據不同行業(yè)業(yè)態(tài)策劃對應形式的非標模式。其中包含:空間、設計、藝術、燈光、裝置、品牌、材料等創(chuàng)意內容。
每座城市都承載著獨特的文化積淀和藝術內容,秉持著藝術賦予公眾多元化享受的理念,旨在為公眾呈現多元化跨界的藝術享受。城市游牧美術館尋覓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生命力的藝術家;關注當代藝術的前沿動態(tài);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和傳統(tǒng)工藝,通過展覽使更多藝術的力量能夠感染和改變人的美好體驗且激發(fā)城市的新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