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025年4月23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今日在此間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正式披露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國際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瞄準北京時間4月24日17時17分發射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陳冬、陳中瑞、王杰組成,陳冬擔任指令長。
據中巴兩國今年2月簽署的航天合作協議,巴基斯坦航天員選拔工作已全面啟動,這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中巴航天合作項目執行負責人李明哲研究員介紹,本次航天員選拔嚴格遵循中國航天員選拔標準體系,采用"分階段、雙軌制"的創新模式。
初選階段在伊斯蘭堡航天中心完成基礎篩選,復選階段將重點考察候選人的生理心理素質及專業適配性,最終定選環節由中巴聯合專家組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實施。
通過層層篩選的2名巴方航天員,將在中國接受為期18個月的系統性封閉訓練,涵蓋空間科學實驗操作、應急生存訓練等關鍵科目。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中國空間站任務規劃,1名巴基斯坦航天員將以載荷專家身份參與聯合飛行任務。在為期6個月的在軌駐留期間,該航天員除配合完成空間站日常維護工作外,將專門負責操作由巴基斯坦國家空間科學研究院設計的微重力材料實驗項目。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國際合作司司長王衛東表示:"這是發展中國家航天員首次系統性參與空間站長期駐留任務,為南南航天合作樹立了新范式。"
神舟二十號發射,對中國空間站對外合作有何意義?
據了解,在神舟二十號的發布會現場披露的實時畫面顯示,執行神舟二十號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已完成垂直轉運,靜候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921工位。
該火箭整流罩內搭載的神舟二十號飛船,將創造中國載人航天史上三個"首次":首次實施國際合作航天員乘組輪換、首次開展跨國聯合空間實驗、首次建立多語言協同操作體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周建平院士在答記者問時透露,目前正與歐空局、阿拉伯航天聯盟等9個國際組織就航天員聯合培養開展技術磋商。"我們已收到來自34個國家的78項空間試驗合作申請,其中17個國家的項目進入載荷集成階段。"周建平強調,中國空間站始終堅持"共同設計、聯合實施、成果共享"的合作原則,所有在軌實驗數據將通過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廳平臺向國際科學界開放。
全面優化!神舟二十號20多項升級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CMSA)宣布,經過全面優化的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已完成轉運,近期將擇機發射。飛船與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合體現已抵達發射區域,各項準備工作進入關鍵階段。
相較于神舟十九號任務,神舟二十號火箭系統在制造工藝、數據傳輸和可靠性等方面進行了逾二十項升級。更全面的高清攝像頭陣列將實時監控火箭飛行狀態,為地面指揮提供更清晰直觀的圖像信息。
此外,基于海量數據構建的智能發射指揮管理系統也將首次投入使用,該系統旨在提升各崗位人員的任務認知和智能決策能力,并構建包含火箭、發射場和地空通信等關鍵系統的數據庫,輔助決策,顯著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值得關注的是,神舟二十號首次引入火箭數字化配套系統,實現對關鍵流程的可視化監控,并能實時解析測試數據,精準模擬火箭飛行狀態,為發射任務成功提供保障。
此次神舟二十號任務所體現的優化與升級,充分展現了中國航天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也預示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將繼續穩步前進,為探索宇宙奧秘貢獻力量。
最后
隨著神舟二十號任務進入倒計時階段,酒泉發射場各系統已展開全要素合練。發射場技術負責人透露,針對國際航天員參與任務的特點,已對空間站人機交互界面進行了多語言適配升級,并建立了三級應急協同指揮機制。
這次載人飛行不僅將刷新我國空間站連續駐留時長紀錄,更將開啟人類太空探索國際合作的新紀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