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手電影
當鐘楚曦掄起剁骨刀,將半扇豬肉劈成兩半時,觀眾才驚覺:《芳華》里那個用芭蕾舞鞋書寫青春的蕭穗子,早已在《借命而生》的冷庫中完成了蛻變。她飾演的肉聯廠廠花劉芬芳,是陸川這部懸疑年代劇中最具沖擊力的符號——一個徒手抓老鼠、扛豬肉如扛槍的“西施”,用血色浪漫劈開了九十年代的迷霧。
劇中,劉芬芳與秦昊飾演的獄警杜湘東在冷庫相親的名場面,堪稱國產劇年度魔幻現實主義場景:她一邊剁豬蹄一邊用“你這人挺實在”強行挽尊,他捂著痔瘡謊稱查案壓力大,兩人在血腥味與冰霜中完成了一場荒誕又赤誠的“愛情屠宰”。這場戲的張力,不亞于任何一部黑色電影——當豬蹄與理想一同被剁碎,時代縫隙里的愛情反而迸發出野蠻生長的力量。
二、解剖刀般的表演
劉芬芳絕非傳統意義上的“廠花”。鐘楚曦用三種層次撕碎了刻板標簽:
肉體力量:扛起半扇豬肉時的肌肉線條,讓“弱女子”敘事徹底崩塌;
情感暴力:發現杜湘東追捕逃犯受傷失憶,她直接蓋章“你是我男人”的霸道;
時代韌性:面對丈夫二十年追兇的缺席,她用豬肉印章在賬本上記賬,每一筆都是對生活的宣戰。
最震撼的當屬“路燈告白戲”:劉芬芳涂著廉價口紅站在九十年代昏黃路燈下,光影將她的輪廓切割成明暗交織的碎片。這一刻,她既是等待愛情的小女工,也是向命運亮刀的戰士。鐘楚曦用微顫的嘴角和攥緊的圍裙,演出了那個年代女性特有的“粗糲的精致”——正如網友所言:“這不是偶像劇女主,這是真真切切活過的人”。
三、豬肉臺上的隱喻
陸川用肉聯廠這個充滿血腥與秩序的場所,構建了精妙的時代隱喻體系:
冷庫:計劃經濟最后的堡壘,劉芬芳在這里解剖的不僅是豬肉,更是被時代凍結的理想;
剁骨刀:既是謀生工具,也是對抗男性主導社會的武器,她用它剁碎了性別偏見;
豬血:濺在工裝上的斑駁痕跡,恰似改革開放初期普通人命運的血色浪漫。
當其他年代劇還在用蝴蝶袖、錄音帶堆砌懷舊感時,《借命而生》讓鐘楚曦的圍裙成為最硬核的時代注腳。那個徒手摔死老鼠的鏡頭,分明在說:在生存面前,精致不過是奢侈品,強悍才是必需品。
四、劉芬芳與孫永紅的鏡像人生
劇中另一條隱秘的女性敘事線,是林博洋飾演的六機廠廠花孫永紅。兩位“廠花”形成殘酷對照:
劉芬芳 孫永紅
肉聯廠女工 機械廠技術員
主動追求愛情 被權力壓迫愛情
用剁骨刀開辟生路 用技術圖紙尋找出路
最終成為家庭的錨 最終淪為時代的祭品
當劉芬芳在冷庫里熱火朝天地剁肉時,孫永紅正蜷縮在機床下繪制圖紙。前者在血腥中站成一座燈塔,后者在機油味里化作一縷青煙。這種對照揭示了導演的野心:在男性主導的追兇敘事中,女性始終是托住時代底色的那只手。
五、幕后淬煉
為塑造這個角色,鐘楚曦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屠宰特訓”:
力量訓練:每日負重50斤豬肉行走,練就單臂扛半扇豬的硬核技能;
技術學習:向老屠戶學習“一刀斷骨”絕技,NG20次后獲師傅認可;
氣味耐受:在零下18度的冷庫拍攝8小時,睫毛結霜仍保持表演張力。
這種近乎方法派的投入,讓劉芬芳的每個動作都帶著肌肉記憶的真實感。當觀眾看見她手起刀落剁開豬蹄時,刀鋒劃過的不僅是肉體,更是演員與角色之間的次元壁。
六、血色浪漫
《借命而生》的價值,在于它用劉芬芳這個角色改寫了年代劇的女性敘事范式:
去性別化生存:拒絕被拯救的“廠花”,用勞動重新定義女性魅力;
反浪漫化愛情:沒有玫瑰與情書,冷庫里的豬蹄就是最滾燙的誓言;
破時代濾鏡:九十年代不是只有喇叭褲和迪斯科,更有豬肉臺上的汗與血。
當其他劇組還在用柔光濾鏡美化過往時,鐘楚曦帶著滿身豬油味撕開了時代的B面。正如她在采訪中所說:“劉芬芳的美,不在于五官的精致,而在于她敢在血水里開出花來。”
鐘楚曦的“豬肉西施”,注定會成為國產劇女性角色長廊里的異類。她掄起剁骨刀劈開的,不僅是半扇豬肉,更是懸浮劇對底層女性的想象壁壘。當觀眾為這個滿手老繭、滿身腥氣的女工落淚時,我們終于明白:真正的年代感,從來不在服裝道具庫里,而在那些敢于弄臟雙手的靈魂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