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彭州市九尺鎮連片的小白菜種植基地里,隨著機械臂精準抓取、雙層種植網有序分離,由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簡稱:成都航院)學生團隊自主研發的“菜心智造”全自動種植收獲一體機順利完成首次實地測試——銀灰色的一體機沿著標準化田壟勻速行進,機械前臂以毫米級精度將承載著成熟小白菜的種植網整體“揭起”,并同步完成切割、收集、整地等多道工序?,F場數據顯示,該設備采收效率達人工的8倍以上,且保持98%的植株完整率。
“傳統小白菜收割難在植株矮小、密度高,機械容易傷根損葉?!表椖控撠熑私榻B道,該團隊首創的“雙層動態種植網”技術,在播種時就將種子限定在網格中生長。通過食用級材料制作的智能網架,既規范植株生長間距,又為機械臂提供精準定位坐標。
彭州市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年蔬菜產量占成都市場1/3份額?!斑@項融合航空工程技術的農業創新,或將破解葉菜類作物機械化采收的難題?!本懦哝傓r技站站長張勇指出,全鎮現有設施蔬菜大棚1200余棟,但葉菜機械化率不足15%,而收獲機械的使用率幾乎為零。光華村試驗地的種植大戶甘建軍說道:“以往每畝小白菜需五位農民采收2.5個工日,人工成本超1200元,而新設備單日即可完成1畝作業。更難得的是采收后自動整地覆網,省去了重新鋪網的環節,真正實現種收循環?!?/p>
“菜心智造”的突破性在于將航空領域的精密傳動技術應用于農業,其模塊化設計可適配不同規格種植網,為推廣復制奠定基礎。該設備核心部件采用無公害無污染的超輕材料,特別適合大棚作業。當機械臂抓取種植網時,內置的視覺傳感器實時監測植株密度,自動調節切割力度。收獲的蔬菜經傳送帶進入分級箱,同步完成去土、分揀工序。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專家現場觀摩后表示,該設備填補了我國葉菜類智能化采收裝備的空白。
據了解,“菜心智造”研發團隊已著手申請12項國家專利,并與四川農科院合作開發“甘藍-小白菜”輪作模式適配系統。預計兩年內可實現量產,屆時每畝綜合成本可降低40%。
夕陽西下,試驗田里新覆的種植網泛著金屬光澤,下一茬種子已通過設備自帶的精量播種系統悄然入土。這場由“00后”學子主導的農業革命,正從成都平原的菜畦間,向著更廣闊的田野進發。(圖/文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