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飯局在咱們中國社交里那可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大家圍坐在一起,推杯換盞的時候,人情冷暖、為人處世的道理啥的,都在說說笑笑里展現出來了。
不過啊,飯局就像個小江湖,要是碰到下面這三種人,與其硬著頭皮應付,還不如趕緊走人——這可不是迷信,是真懂人性才這么說的。
第一種人:光說不練的“承諾大王”
飯局上最讓人煩的,就是那些滿嘴跑火車,承諾一大堆,卻從來不兌現的人。
他們喝上幾杯酒,就開始拍著胸脯打包票:“這事兒包在我身上!”“下周肯定幫你搞定!”結果呢,轉頭就忘得干干凈凈,甚至還會死不承認。
就說春秋時候的衛獻公吧,因為一場沒去成的飯局,把臣子給得罪了,最后落得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還有莫言寫的那些小人物,也常常因為輕信這些空頭支票,吃了好多苦頭。
這類人把飯局當成表演的舞臺,用甜言蜜語來騙取別人的信任,其實心里就只想著自己的利益。
要是發現同桌有人一直說些“空頭支票”,我勸你還是早點離開。
畢竟,真正靠譜的人,不是靠酒桌上的大話,而是靠實際行動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第二種人:啥都往外問的“隱私大偵探”
現在這社會,隱私可是每個人的安全底線。
可總有人在飯局上像個“人肉搜索引擎”一樣,從工資收入問到家里雞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把別人的尷尬事當成笑話到處講。
清朝小說《儒林外史》里就有這么個鄉紳,在酒宴上大肆談論別人隱私,最后被寫進族譜里,成了永遠的恥辱。
跟這種人待在一起,就像在大馬路上晾曬自己的日記本一樣。
他們今天能把你的私事當談資,明天就可能把你的秘密賣給別人。
要是碰到對方一直追問你的隱私,你就禮貌地回一句:“這是個人隱私,不方便說。”
要是對方還不依不饒,那你就趕緊走人,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畢竟,尊重別人的邊界,是成年人社交的基本修養。
第三種人:只吃不請的“蹭吃專業戶”
飯局講究的是禮尚往來,可總有人把“蹭吃蹭喝”發揮到了極致。
別人請客的時候,他們每次都準時到,點菜的時候專挑貴的,一到買單的時候就“剛好”沒帶錢包。
清朝袁枚寫的《子不語》里,有個人,用幻術變出美食騙別人錢,最后讓那些貪小便宜的人人財兩空。
這類人把社交當成“免費食堂”,只占便宜從來不付出。
要是發現有人每次都蹭吃,從來不回請,還把你的慷慨當成理所當然,那你以后就少跟他來往。
真正的友誼是相互的,單方面的付出只會讓關系越來越糟。
飯局就像一面鏡子,能照出一個人的品行。
上面說的這三種人,要么透支別人的信任,要么踐踏別人的隱私,要么貪圖小便宜,本質上都是把別人當成工具。
跟他們糾纏,不僅浪費時間和精力,還可能給自己惹上更大的麻煩。
就像《菜根譚》里說的:“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
那些沒品德的人,就算有再多的才華和資源,也不過是像沙丘一樣,一吹就倒。
當然了,并不是說所有的飯局都得像打仗一樣緊張。
但是保持必要的警惕,是成年人社交的基本功。
要是碰到不合適的人,與其勉強維持表面的和諧,還不如早點止損。
畢竟,真正的社交應該是讓人舒服的,而不是一場自我消耗的表演。
飯局社交的訣竅,就是學會“挑人交往”。
遠離那些消耗你的人,多跟真誠靠譜的人在一起,這樣才能在推杯換盞之間,交到真正有價值的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