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有記者就聯合國安理會討論美國關稅問題進行提問。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對此表示,我相信,美方發動的關稅戰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損害了各國的共同利益,也危害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體系和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聯合國的各機構有權利也有責任就美方濫施關稅發出自己的聲音。
特朗普(資料圖)
2025年4月23日,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召集193個成員國召開非正式會議,聚焦美國濫用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造成的系統性沖擊。這場被稱為“21世紀全球貿易保衛戰”的會議,直指美國將關稅武器化、破壞多邊貿易體系的行為,成為國際社會聯合反擊單邊主義的標志性事件。巴西代表揭露美國近五年對拉美發起47次“301調查”,印尼展示鋼鋁關稅重創本土產業的數據,沙特更抨擊美元霸權為“經濟殖民工具”。歐盟、日本等12國以觀察員身份列席,折射跨大西洋聯盟裂痕。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大使進行了主旨性質的發言,對美國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并揭露了美國關稅戰的真正目的,就是以關稅為手段顛覆現有國際經貿秩序,讓美國利益凌駕于國際社會的利益之上,犧牲其他國家的正當利益去服務美國的霸權利益。中俄基調一致,都對美國的單邊霸凌和濫施關稅行為進行了批評。但法國和英國并沒有對美國進行直接批評,而是一直在強調支持多邊主義。其中,法國“順帶”批評了俄羅斯,就俄烏沖突進行了表態。而英國代表強調,關稅貿易等問題更適合在世貿組織上討論。
美國打算靠關稅壓垮中國,結果這把刀砍出去,反而傷了自己。民生漲價、企業跑路、盟友反水,如今美國不得不面對現實:扛不住了。這場關稅戰從2018年就開始了,當時美國政府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通過加征關稅讓中國“屈服”,美國經濟能“承受任何代價”。特朗普的這個“關稅是我的最愛”的口號,喊得響亮,甚至把稅率提到令人咋舌的245%。可幾年的折騰下來,結果不但沒壓垮中國,反倒讓美國自己陷入了經濟困局,更讓人尷尬的是,美國的盟友們也紛紛站隊中國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2025年4月17日,一貫以“對華強硬”自居的特朗普,突然在白宮表態:“即使中國反制,美國也不會再加征關稅”,甚至松口稱“可能降低關稅”,還放話要“一個月內與中國談成協議”。特朗普的“服軟”背后,是美國經濟的一地雞毛:國內物價暴漲:美國服裝價格因關稅飆升60%,消費者叫苦不迭。盟友集體反水: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等傳統盟友拒絕配合美國圍堵中國。產業鏈崩盤危機:中國對稀土出口的管制讓美國軍工生產“斷糧”,特斯拉CEO馬斯克等商界大佬急得跳腳。
關稅戰的代價,最終化作金融市場海嘯。4月18日,道指單日暴跌5.7%,創2020年以來最大跌幅;美元指數跌破90關口,而人民幣跨境支付份額逆勢攀升至12.3%。更致命的是,全球央行瘋狂拋售美債,中國持倉量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美元霸權正被自己締造的貿易戰反噬”,諾貝爾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一針見血。白宮此刻站在十字路口:是繼續揮舞關稅大棒,看著“美國優先”淪為“美國獨行”?還是順應大勢,加入中國倡導的多邊框架?答案不言自明。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2025年的世界已截然不同,中國已經今非昔比。2018年,中國的產業鏈對美國市場和技術的依賴相對較高,面對關稅壓力確實承受不小沖擊。但過去幾年,中國在逆境中開辟了新路。芯片被卡脖子?中國加大自主研發,國產芯片技術突飛猛進;農產品供應鏈受阻?中國迅速開拓巴西、阿根廷等新供應商;能源安全受威脅?中國與中東、俄羅斯、加拿大等國簽下長期采購合同。如今,中國的供應鏈韌性和市場選擇空間,已遠超當年。特朗普想靠關稅壓垮中國,無異于螳臂當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