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踏青賞景正當時。不少“驢友”為了外出旅游時省一筆費用,往往會在網上購買一些旅游平臺的積分。殊不知,他們在“薅羊毛”的同時,一些不法分子也在挖陷阱。高郵的陳先生差點就中了招!
發帖求購積分
前不久,陳先生準備和家人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 在做攻略時,他發現可以購買某旅游平臺的積分來享受優惠。于是,他在網上發了帖,求購積分。
陳先生介紹,購買旅游積分可以打折購買一些旅游產品, 而且旺季出門有積分買高鐵票、住宿都能享受一定的VIP權限。
打折銷售
陳先生的帖子發出后, 很快就有人 留言了。對方自稱姓李,說他在該旅游平臺有6000點的積分,可以打85折出售,交易成功后便可提供他的個人賬戶和密碼。
陳先生說,6000點積分花了5100元購買,那么這個積分可以與同等價值的人民幣使用,當時對方還把6000積分的截圖發給他看了。
當中有詐
因為是第一次在網上購買“旅游平臺積分”,陳先生有些顧慮,便選擇了款項24小時后到賬。而當他拿到對方賬戶密碼準備驗證時,發現了貓膩。
陳先生告訴記者,賬戶是對的,密碼始終登陸不了,他就趕緊聯系問對方怎么回事,對方就搪塞自己,讓他過兩天再打開,可能賬戶在異地登陸過多被鎖定了。
陳先生感覺有詐,立馬終止交易,并報了警。
陳先生的這波操作算是機警,否則5100元真的就打水漂了。警方接到報案后,立刻對李某展開調查,發現已經有人上當受騙。
一計不成 再施一計
到案后,李某主動交代,所謂的“旅游平臺積分”是他之前所在單位發的員工福利。他曾經在網上售賣過,但是該平臺有風控機制,賬戶積分只限用戶本人使用,如果平臺發現同一賬號在不同地點登錄,會關閉權限、限時使用。一招不成 再施一計,李某動起了歪腦筋。
高郵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楊玉鑫說,之前也的確真實交易過,后來李某發現在交易過程當中對方根本就不會提前登錄李某的賬號去驗證是否有這些積分,李某心里就想可以打這么一個時間差,對方交易完收到錢之后,這個時候也找不到李某了。
隨后,李某便設置了 虛假的賬戶、密碼和積分截圖,并將其提供給交易對象。
高郵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楊玉鑫說,當時發送給陳先生的截圖上顯示有6000積分,都是李某P圖的,就是為了欺騙對方,讓對方誤以為李某的確有積分,實際上李某根本就沒有積分,而且發送的賬號和密碼都是錯誤的根本就登錄不上去。
詐騙犯罪3起
今年3月,高郵檢察院對李某提起公訴,經法院審理查明, 李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某社交網絡平臺虛構出售旅游APP積分的事實,又通過向他人發送虛假的賬戶截圖等手段,隱瞞其本人賬戶無積分的真相,誘騙他人向其購買賬戶積分。期間共實施詐騙犯罪3起,金額合計一萬余元,其中未遂金額5100元。
高郵市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虞亞春表示,李某具有自首、退賠、認罪認罰的量刑情節,本案最終以詐騙罪對被告人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十個月并處罰金。
法官提醒, 近年來,涉及游戲、旅游等網絡積分交易的詐騙案件頻發,廣大市民需提高防范意識。
高郵市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虞亞春說,購買相關旅游產品時,要警惕非正規交易平臺,盡量通過官方渠道操作,對社交平臺發布的積分回收、低價代購等信息要保持謹慎,以防上當受騙。
的確,網絡時代
私人交易中的“打折福利”
很可能隱藏詐騙陷阱
咱們不能只顧著算折扣而不算風險!
來源 | 揚州電視臺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