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五一假期的臨近,旅游、購物、餐飲等消費需求迎來集中釋放,線上線下各類促銷活動層出不窮。然而,在消費熱潮的背后,預付式套餐“跑路”、旅游服務“貨不對板”、直播帶貨虛假宣傳等問題引發的糾紛頻發。為幫助消費者規避風險、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唐山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結合近期投訴熱點及新型消費陷阱提醒您:“理性消費避‘坑’,體驗美好節日”。
一、五一假期消費四大“高發雷區”
1. 預付式消費“關門潮”:假期前后是預付卡推銷的高峰期,部分商家以超低折扣吸引消費者充值后卷款跑路,導致消費者退款無門。
2. 旅游服務“虛假承諾”:一些低價團和定制游的宣傳與實際情況不符,景點縮水、住宿降級以及隱形消費等問題頻發。消費者預訂的“純玩無購物”旅行團,實際卻被迫參觀購物點,導游還以“車費補貼”為由額外收取費用。
3. 網絡購物“虛假促銷”:虛構原價、滿減套路以及限時秒殺“耍猴”等促銷亂象層出不窮,商家宣稱“全網最低價”,但消費者下單后卻發現商品先漲后降,實際價格高于日常售價。
4. 餐飲住宿“臨時加價”:部分商家利用假期供需失衡,隨意違約漲價,甚至偽造理由進行“洗單”操作。
二、警惕這些“網紅玩法”
1. 盲盒經濟:一場“概率游戲”
一些商家將餐飲套餐、旅游產品等包裝成“盲盒”,并宣稱“必中大獎”,但實際上卻設置了大量低價值選項。這種做法涉嫌變相賭博,誘導消費者參與不公平的概率游戲。
2. 直播帶貨:美麗的“濾鏡騙局”
部分直播間聲稱“現場砍價”“工廠直供”,然而消費者收到的商品質量卻嚴重不符,主播與商家之間互相推諉責任,導致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
3. 數字藏品:潛藏的“炒作風險”
個別平臺以“限量發行”“五一專屬”等噱頭炒作虛擬藏品,但這些藏品往往缺乏實際價值保障,甚至存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投資者需謹慎對待。
三、理性消費,科學避坑
1、預付消費“三不原則”
不輕信口頭承諾:拒絕商家“隨時退款”“終身有效”等話術,要求將承諾內容明確寫入合同并加蓋公章。
不貪圖高額返利:充值金額應盡量控制在合理的使用周期內(例如3個月),避免選擇“充多少送多少”等高風險套餐。
不忽視資質查證: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商家經營狀態,警惕頻繁更換法人或注冊地的小微企業。
2、旅游消費“合同避險”
簽約前明確細節:行程中的交通、住宿、餐飲標準需具體到品牌或星級;自費項目及購物點的停留時間必須明確列出。
拒絕“陰陽合同”:若旅行社提供的合同與宣傳內容不符,可進行錄音取證并向文旅部門舉報。
3、網購促銷“反套路攻略”
利用比價工具:使用第三方平臺驗證“最低價”的真實性;截圖保存證據:商品詳情頁、促銷規則、客服承諾等頁面均需截屏,以防商家事后篡改;謹慎使用“代付”功能:拒絕向個人賬戶轉賬,優先選擇平臺擔保交易。
4、餐飲住宿“防毀約操作”
選擇連鎖品牌:優先預訂連鎖酒店或平臺自營民宿,以降低商家單方面違約的可能性;保留溝通記錄:預訂確認后,通過郵件或平臺內消息重申入住日期和價格,避免僅通過電話口頭約定;遭遇違約及時止損:若商家臨時加價或取消訂單,立即通過平臺投訴并要求差價賠償。
5、新興領域“冷靜期法則”
盲盒消費設上限:購買盲盒后保留完整包裝及概率公示證據;直播購物“延遲下單”:離開直播間冷靜1小時后再做決定,避免沖動消費;數字藏品“不跟風”:普通消費者切勿參與炒作,謹防“擊鼓傳花”式的風險。
五一假期是釋放消費活力的黃金時段,也是考驗市場秩序的關鍵節點。唐山市消保委呼吁消費者科學規劃、理性消費,同時希望經營者珍惜商譽、守法經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