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的風,又吹到了《歡樂頌》。
最近,B站、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都出現了大量圍繞《歡樂頌》,這一播出于十年前的劇集解析視頻。和以往“老劇考古”不同的是,劇中各色人物在深挖下,幾乎得到了和播出時完全不同的評價,尤其是男性角色。
樊勝美的男朋友王柏川是典型代表。曾經獲得“千年修得王瀝川,百年修得王柏川”如此高評價的上進青年在如今的解析視頻中變成了只會說漂亮話,實際能力一塌糊涂,既沒能力又想讓女朋友高看自己一眼的“奶嘴男”。
追求安迪的“奇點”魏渭成了滿腹算計、挑撥離間的小人;花花公子曲連杰在玩弄感情的外表下,還隱藏著精打細算的冷血本質;就連鑲邊角色舒展也成了“騙婚gay”;喜歡關關的大師兄則是“人面獸心”,看似為關關打抱不平, 實際也是一肚子壞水。
與之相反的是不斷得到“平反”的女性角色,尤其是當時被指摘為“虛榮拜金女”的樊勝美,在如今的解說博主以及網友眼中,“樊姐”能力不俗又熱心腸,從依賴男人到依靠自我的故事線也相當完整。
這些穿越時間的口碑逆轉,一方面顯示著經典劇集有著能被反復揣摩、研究的不俗質量。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常看常新”的經典劇集也是時代思潮的一種反映。觀眾對老劇的“不離不棄”,實際上是對時下生活的觀察與投射。
但從文娛市場的角度出發,“老劇考古”也意味著一種風險。從解說博主角度看,版權問題是始終懸于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從業者層面,當觀眾寧愿頭也不回,津津有味地扎進一波又一波的“老劇考古”浪潮中時,留給新劇的時間就更所剩無幾了。
不一樣的《歡樂頌》
“聽你這么一解說,我好像從來沒看過《歡樂頌》。”不少解說博主評論區,開始出現這種留言。
最近,在B站、小紅書、抖音等平臺開始出現考古《歡樂頌》風潮,影視、娛樂、生活等多種賽道博主紛紛下場,重新解讀這一播出于十年前的電視劇。
人物重構,是這次“考古風潮”中頗為重要的一點,男性角色尤甚。
在博主@超人不在家出品的視頻中,王柏川、趙醫生、小包總、譚宗明、奇點、魏國強,甚至相對冷門的角色比如追求樊勝美的陳家康,和關關相親的舒展以及“英雄救美”的關關師兄都成為分析對象,這些男性角色統一被@超人不在家出品歸為“渣男啟示錄”分區。
經由@超人不在家出品的二創分析,這些角色開始讓如今的觀眾感到“別有一番風味”。
被討論最多的當屬曾經的“癡情好男人”王柏川。在《歡樂頌》播出期間,王柏川在觀眾心中是一個一心一意追求樊勝美,各種付出、愛護的上進有為好青年,當時還有不少觀眾認為,是樊勝美的“愛慕虛榮”壓垮了王柏川,讓有志青年囿于房子、車子和錢袋子。
但如今經由@超人不在家出品的細節分析,王柏川的“真面目”開始顯露。他送給樊勝美的BV包被分析為幾千塊的奧萊清倉特價款;嘴上說著“心中藏之,無日忘之”,卻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讓樊勝美陪郎總喝酒;更是占用樊勝美的個人時間、精力為自己招人、看辦公室,“老板娘”的虛無名頭就是懸在樊勝美眼前的胡蘿卜,讓樊勝美可以心甘情愿地拉磨而不知疲倦。
這些視頻從年初上線以來,就迅速走紅。其中,“王柏川送愛馬仕絲巾”的解說視頻全網播放量已經突破百萬,這也是@超人不在家出品最熱播的一支解析視頻。目前,@超人不在家出品的全網粉絲量也已突破10萬。
而王柏川,也從十年前的“千年修得王瀝川,百年修得王柏川”的高評價,變為如今流行于社交平臺的“小美,我把你爸放門口了”的群嘲與戲謔。
還有觀眾看了解析后,認為曾經所謂的“好男人”經過如今的一套深扒,早已變成看似年輕有為,實際能力還不如樊勝美,既沒能力又想讓女朋友高看自己一眼,最后還將問題都推到對方身上的“奶嘴男”。
其他男性角色也大多沒有好下場。奇點變得猥瑣又愛算計,小肚雞腸還愛挑撥是非;花花公子曲連杰,花心只是他最不起眼的缺點,實際上對女人充滿算計,精打細算吃干抹凈;看似完美男人的趙醫生則是心高氣傲,既要軟飯硬吃還不能被曲筱綃及其富二代朋友團傷了“男子氣概”。
安迪父輩、祖輩的故事一經解析也充滿了“吃女人”色彩;就連配角舒展也在@超人不在家出品的分析下,也充滿了gay裝直男騙婚的陰謀色彩;看起來很愛女兒的曲爸,則是成了所有渣男的集大成者:年輕時攀附豪門,得勢后婚外情不斷,重男輕女,婚后財產的大半還要分給前妻一家。
目前只有陳家康和譚宗明還保有風評,前者因為只是單純的花心,這似乎已經是《歡樂頌》“渣男”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后者則是一個現實生活幾乎不存在的“完美男人”。
解析的另一面
有人喜歡,就有人質疑。
關于《歡樂頌》的二創解析中,也有不少觀眾表示是否“矯枉過正”“斷章取義”,以及過于“陰謀論”。
比如@超人不在家出品在一期解析謝童的視頻中,就運用了八字命理分析謝童及其前女友林霖的關系,認為謝童的名字里“有田有土”,林霖的名字里“有水有木”,謝童就是要靠林霖滋養,榨取女方情感滋養自己。雖然這段分析點出了謝童這一角色的“寄生”本質,但也讓不少觀眾認為有些過于牽強。
以及在“舒展gay裝直男騙婚”的視頻評論區,也有不少網友認為中英文混雜,看起來就是“死裝男”的舒展只是單純愛炫耀自己,喜歡刷存在感,并非是gay騙婚。
但不管怎樣,觀眾對于此類二創解析視頻的討論,證明這種內容在當下依舊擁有不小市場,觀眾們還是會心甘情愿點擊觀看。
二創解析視頻到底魅力何在?一大關鍵原因在于千人千面的解析,能夠發掘經典劇集的隱藏劇情。
一部劇集最初開播時,觀眾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于追更劇情,鮮有時間停下來揣摩細節,分析角色。但時移勢易,當觀眾再次打開一部劇集,并有一位細心的“講解員”重新介紹,不少經典劇集的“隱藏細節”就會被觀眾再次解讀、吸收。
尤其是《歡樂頌》此類都市劇,更容易受時代浪潮思想影響,常看常新。
十年前,樊勝美還是嫁不出去的大齡虛榮拜金女,如今的觀眾已經能夠更全面、更包容地看待這一角色,認為樊勝美在《歡樂頌》中有非常完整的人物成長線,也并非早年單一、刻板的拜金形象。
而“渣男啟示錄”系列之所以能爆紅,也是踩中了當下“批判渣男”,以及對男性祛魅的社會浪潮。十年前觀眾還沉溺于到底嫁給奇點還是王柏川的粉紅幻想,如今已變成男性角色“全員惡人”,沒一個好東西。
除此之外,在電視劇里學習人情世故也是觀眾的一大需求。
同樣是考古《歡樂頌》,博主@小林覺知就從“歡樂頌五美”的日常相處入手,為觀眾帶來一場“人情世故”的深度教學。
比如初次露面,曲筱瀟就通過和父親的簡短對話,以及送給關關、小蚯蚓的一盒巧克力,展現“人精”特質。和物業的一通電話,樊勝美就暴露了自己“紙老虎”“老油條”的性格底色。
這些和生活無比接近的生活場景,自然而然會引起觀眾興趣,進而展開“學習”,甚至一部電視劇也擁有了成為一門“學科”的可能。
除此之外,觀眾還可以在這些解析視頻中了解知識。比如2023年依靠《狂飆》迅速漲粉數十萬的B站UP主@食影雙修,就在解析視頻中對劇中的時代背景、官商體系進行細節補充,“小修到底是做什么的,怎么什么都懂?”成了@食影雙修視頻中最常出現的彈幕。
達摩克利斯之劍
其實回看近些年的電視劇市場,解析內容已成為相當重要的衍生業務。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可以讓優酷“養老”的《甄嬛傳》。2011年首播的《甄嬛傳》,幾乎養活了全網最多的解析二創博主,這些博主或是引經據典,分析畫面置景中一副對聯與情節的關聯作用,或是拿出800倍放大鏡帶領觀眾找穿幫,尋漏洞。
看得多了的觀眾開始成為“甄學家”,劇中經典臺詞走進網友的日常生活,“我就說沒有甄嬛傳接不上的梗”成為經典發言。
同樣待遇的還有《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步步驚心》等宅斗、宮斗題材影視劇。這些劇集從類型上看,基本都是女頻群像古裝劇,各種人物的角色關系、日常相處,本身就擁有相當大的可解析、可挖掘空間,幾乎可以說是“常看常新”。
而現代都市劇,一般很少能在時隔多年還能得到如此詳細深入,甚至能形成“社交熱梗”的機會。除了《歡樂頌》,最近被二次解析的還有《三十而已》。
趙靜語為何會突然找上王漫妮?梁正賢是如何一步步對王漫妮下手,將其“改造”成“理想金絲雀”?這些當時看起來順理成章的情節,在如今的創作者們一番解析后,又擁有了更多的解讀空間。
這些視頻解析內容中既夾雜著up主們的個人思考,也顯示著一部經典電視劇經得起推敲的質量與底氣。不過在越來越多的二創解析視頻出現之際,問題也同時浮現。
版權,依舊是跨不過去的一道門檻。@超人不在家出品的《歡樂頌》解析視頻在B站被下架三期;《甄嬛傳》《步步驚心》等劇集更是重災區,@蒼蒼咕咕咕、@樹獺小結界、@小鹿出走森林等《甄嬛傳》《步步驚心》解說博主的視頻都面臨下架、補檔,再下架,再補檔的惡性循環,也讓還沒來得及觀看的網友苦不堪言。
在毒眸此前發布的影視二創,邊界何在?一文中已詳細討論影視二創中可能存在的版權問題及應對方法,一味下架或“卸磨殺驢”都不是合適對策。找到折中地帶,或許能夠兩全其美。
當然, 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則是觀眾寧愿拿著放大鏡一遍遍看已經心知肚明的爛熟劇情,也不愿意打開新劇看上一眼。當下劇集市場的冷淡與古早劇集的考古熱形成鮮明對比。
這或許才是最致命也最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