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上海各大中小學的校園課堂上,非遺文化的身影出現得越來越頻繁。在“大思政課”背景下,探索非遺研學的第二課堂,也成了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
近日,上海市建設初級中學初二年級的孩子們,在楊浦筆墨宮坊度過了一次不一樣的十四歲成人禮,讓一場青春儀式邂逅非遺文化,用匠心筆墨為成長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天一大早,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開啟筆墨文化之旅。在非遺傳承人的講解下,他們親眼目睹了一支老字號毛筆的誕生,感受千年墨韻的厚重。
走進手工教室,老師傅們手把手向孩子們傳授技藝,引導大家親手體驗制墨、描金等環節。古老的文明穿越時空,在孩子們的手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在實踐中,孩子們逐漸體會到了“工匠精神”的內涵與價值。上海市建設初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吳鴻春表示,“一定要讓孩子們領略知曉中華的傳統文化,讓他們懂得責任在肩?!?/p>
隨后,學校舉行了換戴隊徽儀式。大家有序地完成標志更換,并保存好紅領巾。雖然佩戴的形式變了,但紅領巾所代表的精神和意義依然留在心間。全體學生舉起右手宣誓,牢記永續不變的紅色傳承。
現場,上海市建設初級中學與筆墨宮坊簽訂了共建協議,雙方將積極打造場館+思政課程與場館+勞動教育課程場館深度參觀體驗學習,同時提供傳統技藝方向的比賽參與指導機會。“我們將和學校雙向奔赴,把雙方的優勢發揮出來。”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筆墨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思豪表示,“為此,我們團隊把中小學的語文課本都通讀了一遍,深刻了解當下教育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具體要求。上好這門非遺課,我們深感責任重大?!?/p>
記者了解到,筆墨宮坊作為傳統文化和非遺技藝的傳承與推廣平臺,致力于弘揚中國書法、繪畫、篆刻、文房四寶制作等傳統技藝。近年來,筆墨宮坊通過“保護+創新+傳播”的模式,讓非遺文化在當代煥發新生。其工作不僅限于技藝傳承,更注重讓非遺走進生活、融入現代文化,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未來,上海市建設初級中學將與筆墨宮坊常態化開展的文化合作,讓課堂延伸至校外,使學生們在真實場景和親手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脈動,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熱愛,進而提升綜合素質。
文字丨成佳佳
圖片丨宇文昊 成佳佳
編輯丨吳百欣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