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說起科學、物理等研究話題,我們就能想到牛頓,伽利略,愛因斯坦,霍金等知名科學家。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如果我們說起楊振寧楊老,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他34歲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現在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世界物理學上當之無愧的泰斗級人物。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楊振寧先生的是一位只獲得過一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的,楊振寧之所以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因為他提出了——宇稱不守恒理論,而宇稱不守恒理論在他的研究中僅僅排在第三名,除了這個之外,還有排名第一的楊--米爾斯理論,第二的規范場論。
并且他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和場論等領域,其中最令楊老自豪的就是場論。楊老士為物理學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在粒子物理學和統計力學方面,還提出了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這些成就是前無古人的。
如果我們把楊振寧先生對世界物理學的貢獻與霍金相比,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在一些前沿物理學領域,是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沒有之一。楊振寧楊老是一個在物理學方面為世界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物理學中當之無愧的泰斗。
如果要想知道楊振寧到底有多么偉大,這和他從事的事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其在物理學上的成就難以用語言來形容,或許大部分人根本都看不懂。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成長經歷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生于安徽省的合肥縣(現在的合肥市)。4歲的時候,在別人的孩子還在搶著要糖果吃的和天天在外面玩泥沙的時候,楊振寧的母親就已經開始教楊振寧認字,小小年紀便展露出自己的天賦,竟然在4歲的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000個字。[
在楊振寧六歲的時候,楊振寧父親自美國歸來。1928年就跟隨他的父親到了現在的“南方之強”的廈門大學,進小學二年級。
一年過后,楊振寧的父親成功應聘到清華大學教書,舉家赴北平,居住于清華園西院十一號;楊振寧入讀教員子弟學校成志小學三年級。
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后,北平的局勢也不是很穩定,后來又跟隨家人回到了安徽省合肥縣。
1938年,高中二年級的楊振寧就成功考取了當時的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之后可能是發現自己對物理更感興趣吧,就又轉到了物理系學習物理學。
1942年本科畢業,本科論文導師為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后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碩士論文導師是王竹溪教授。
碩士畢業后,1945年,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就讀于芝加哥大學。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導師是愛德華·泰勒教授。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復合模型。
1954年,楊振寧和米爾斯提出非阿貝爾規范場的理論結構。
1956年,和李政道共同發表論文,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恒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1年夏,楊振寧回中國訪問,是美籍知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楊振寧決定回國定居,所以他這個決定,我們國家自然是表示歡迎的。
2003年底,楊振寧回中國定居,從此往返于北京和香港之間。
后面,楊振寧回到清華大學任教,年近九旬還在帶研究生并給本科生講課,就連我們所熟知的姚班創始人,姚期智也是被楊振寧從美國邀請回來的。楊振寧楊老為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派出了楊振寧的老師張文裕前去瑞典勸楊振寧回國工作,也確實是令楊振寧動了回國的念頭,但是美國政府要怎么會那么輕易的放楊振寧回國,尋找各種理由來搪塞,畢竟美國已經體驗過失去了可以抵得上五?個師的錢學森,他們肯定不會那么輕易放可以在可以與愛因斯坦,霍金比肩,甚至超過的楊振寧回到中國來工作。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后面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楊振寧的回國計劃徹底被擱置在一邊了,而楊振寧留在美國,美國給他開出了70萬美元月薪的工資,不僅如此,還在美國享受一般人難以想象的特權,當時的錢學森就可以隨意進出美國五角大樓。在某些方面,楊振寧作為繼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科學家獲得的特權也不會差到哪里去,這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楊振寧留在美國,繼續為美國政府效力。
當時國際環境也是極其不穩定和復雜。同時我國當時的經濟發展也相對較為緩慢,在經濟發展方面遇到了很大的挑戰,如果楊振寧回到中國,可能獲得的科研經費會相對來說比較少。在美國,楊振寧可以獲得大量的科研資金,可以研究更多更廣闊的物理學問題,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是一個使中國邀請楊振寧回國計劃被擱置的一個巨大原因。我們當時的國家經濟條件并不是很好,不能給楊振寧提供一個好的科研環境。所以導致楊振寧楊老當時留在了美國。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目前的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并且我國越來越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科研的設施也都建立起來了,可以比肩甚至超過美國。
多年過后,楊振寧終于在2003年回到中國定居,這也了了他父親的一樁心愿吧,早在六七十年代,他父親就曾多次去勸說他回國,由于我國當時的環境和美國多方阻撓,沒有回來。
2003年楊振寧從美國回到中國,肯定會有很多人好奇,到底我國開出了什么樣的條件,才能使得楊振寧回國呢,其實楊振寧回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心系祖國發展,其次就是能給予的科研環境,薪資那都是其次的。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美國就已經給楊振寧楊老開出了70萬美元的月薪,如今我國的經濟發展獲得了巨大的提升,但還是與美國有一些差距的。但是清華大學還是給楊振寧開出了100萬人民幣的月薪。
只需要每年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務,就可以每年拿到1200萬的工資,這是在2003年,我國的普通人一個月的平均工資收入也就只有幾百塊,這對于普通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筆天文數字。然而楊振寧卻做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決定,就是不接受這筆清華大學每年1200萬的工資,反而為了促進我國物理學的迅速發展,還自己拿出了幾百萬修建了幾個配置更高的實驗室。
楊振寧阻止我國建立對撞機
98歲的楊振寧頂著罵名,堅決反對花2000億建大型粒子對撞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國在建造對撞機之前,一直以來所運用到的就是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這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是對國家有著一定的貢獻,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現在科學技術的進步,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科學研究要求了,并且年代久遠,設備容易出現老化問題。
楊振寧說:“但是花費數十年的時間以及花費上千億建造對撞機,不值得!現在最重要的是培養更多的青年科學家,實現科學技術自強。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后面經過投票,由楊振寧投下關鍵的反對票,最終結果6:5,提案失敗。 一番話理智透徹卻又有無奈與辛酸,為什么要投出最后的反對票呢?
楊振寧給出三點反對原因:
第一、吃力不討好。他認為,現在我們國家的物理學領域當中的人才儲備,還是不太足夠的,如果說等到國內的人才儲備足夠充分之后,這個粒子對撞機我們是可以開始建造的。 早在21世紀初的時候,美國就已經邀請了近40個國家組成的團隊,投入了差不多百億美元的資金,集合了全球2000多名頂級科學家。后粒子對撞機只是進行了一次實驗,就再也沒有成果。而在對撞機建成之后,維護和維修成本又是一筆天文數字。
第二,我們要把錢花在刀刃上,目前我國的經濟還沒有足夠好。雖然目前中國正處于高速發展中,各種基礎科學領域還需要更多的投資。與其花費在一個不知道是不是值得的研究項目上,不如把這些錢分配到我們國家更需要的領域,把這2000億花在刀刃上,比如國防醫療、經濟民生等,對老百姓負責,努力為人民群眾帶去更多的福利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第三、科學是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有祖國。”中國目前擁有的頂尖物理學者不足世界的1%,我們費盡金錢和努力把對撞機制造了出來,但是又沒有人會用,建造出來對我們來說,又有什么意義?只能是為他人做嫁衣。他認為,目前的我國更缺物理學人才。我們應該把這些錢用在培養物理學人才上。
我們大家都知道,楊振寧楊老為物理學研究發展做了很大的的貢獻,是可以比肩愛因斯坦,霍金的物理學家,是繼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科學家。即使現在的年齡可能比較高,但依然是活躍在教育的一線中,在年近九旬依然帶領研究生給本科生上課,努力為我國培養更多的物理人才,助力國家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