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來是要去生我養我的故里的……您去嗎?”1995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吳健雄突然若有所思地問丈夫袁家騮。袁家騮聞聲凝視著相濡以沫半個多世紀的愛妻,臉上漸漸露出深情的微笑,他知道妻子這一生都渴望回到祖國。
吳健雄出生于江蘇太倉,11歲前往蘇州第二女子師范讀書,畢業后被保送中央大學。按照規定,吳健雄本應該去教一年書才能到繼續升學,但當時規定并不那么嚴格,因此吳健雄利用這一年的時間,去了上海的中國公學。
這一個意外的選擇,可以說直接改變了吳健雄的一生。
中國公學是我國第一所私立大學,創辦于1906年,胡適兼任校長后,不僅聘請了許多一流學者任教,還親自教授文化史課程。在師范讀書期間,吳健雄就對胡適十分仰慕,尤其是他的現代性思想,為吳健雄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促使他投身科學事業。
胡適當時是舉國知名的學者,每次到中國公學上課,一般的教室都坐不下,只能在大禮堂上課。面對如此多的學生,胡適自然不認識吳健雄,后來在一次考試中,三個小時的考試時間,吳健雄只用了兩個小時便交卷,胡適看過之后,當場給了滿分:
“我從來沒見過一個學生,對清朝三百年思想史懂得那么透徹。”
胡適的認可,大大增強了吳健雄的學術自信,因此在進入中央大學后,吳健雄先在數學系學習了一年,之后轉入物理系,師從居里夫人為中國培養的唯一博士施士元,邁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
吳健雄在年少時期就讀過關于居里夫人的傳記,并視其為偶像。而施士元在教學之余,經常給同學們講述居里夫人的種種軼事,令吳健雄對居里夫人更加崇拜,經常和同學們談及居里夫人,似乎居里夫人是她熟悉的長輩。
很快,吳健雄就引起了施士元的注意,于是他像居里夫人對待自己一樣,給了吳健雄很多的關愛,成為吳健雄走進物理學的關鍵人物。吳健雄畢業之后,經施士元推薦,她順利進入中央物理研究院工作。
1936年,吳健雄在叔叔的資助下,有機會前往美國讀書。經他人介紹,吳健雄結識了比自己早到兩周,同樣是學物理的袁家騮。在袁家騮的帶領下,吳健雄參觀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系。
當時的柏克萊分校還不像哈佛、耶魯等大學校史悠久,但這里卻聚集了一大批年輕的頂尖物理學家。吳健雄很快被這里所吸引,當即決定就留在這里。僅僅兩年的時間,吳健雄就開始探索物理學上一個全新的領域——原子核物理。
1939年,吳健雄所研究的鈾原子核裂變產物,為美國曼哈頓計劃作出了重要貢獻。次年,吳健雄獲得博士學位,并成為柏克萊的傳奇人物,奧本海默等大科學家視其為“權威專家”,在中國吳健雄也有了“中國居里夫人”的稱號。
1944年,吳健雄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正式加入曼哈頓計劃,成為其中唯一一名非美國籍的外國人,并且還是參與原子彈研究的最關鍵環節,被人們稱為“原子彈之母”。
1956年,吳健雄又率先用實驗證明了楊振寧、李政道的理論,對整個物理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盡管吳健雄由于種種原因未能獲得諾貝爾獎,但很多著名科學家都認為吳健雄獲得諾獎當之無愧,就連楊、李二人也知道,沒有吳健雄的實驗結果,他們甚至不可能獲獎。
和許多因中國近代變局而流離海外的中國人一樣,吳健雄心中對中國有著無盡的牽掛,卻始終未能如愿回到祖國。
吳健雄到美國的第二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后除了叔叔曾經到美國看望過吳健雄一次以外,吳健雄收到家中的消息越來越少。吳健雄擔心在國內的親人,卻也謹記父母臨別之際要她專心于學業的囑托,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希望早日能夠回到國內效力。
后來吳健雄參與到曼哈頓計劃中,原子彈的成功提早促成日本投降,也算是吳健雄為祖國做出的一大貢獻。
二戰結束之后,吳健雄開始考慮回國的問題。當時中央大學曾給吳健雄提供了一份工作,但建議她在美國多停留一年,將實驗室儀器置辦妥當在回國展開工作,結果這一等,蔣介石發起內戰,吳健雄的父親看局勢混亂,勸女兒先不用急著回國。
1947年吳健雄生下孩子后,更忙于養育孩子和工作,便暫時打消了回國的念頭。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為了防止華人科學家出走,通常不予出境許可,而已經出走的則不會再回到美國,這使得吳健雄徹底斷了回中國之念。
1954年,為了方便工作,吳健雄申請加入美國籍。原本在1956年,吳健雄有機會前往臺灣訪問,但由于楊振寧和李政道提出一個革命性的想法,吳健雄為了立刻用實驗驗證,因此臨時改變了前往臺灣的計劃。
1973年,隨著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有所松動,吳健雄終于回到了闊別37年的江蘇老家,可惜,此時吳健雄的父母、兄長均已經去世。在故鄉短暫停留之后,吳健雄還游覽了其他許多地方,并在人民大會堂與周總理有過一次長達6小時的會面。
1995年,吳健雄因高血壓發生輕度中風,由此開始思考自己的身后事,并決定死后安葬在家鄉。1997年春節過后的第九天,吳健雄午飯前突然陷入昏迷,還沒來得及送到醫院,她已經停止了呼吸。
在美國舉行完追悼會,吳健雄的骨灰即送回中國安葬。當袁家騮的姑姑得知此事后,表示非常不理解,她認為吳健雄作為袁家的媳婦,自然要葬在袁氏陵園,如果葬在自己的故鄉,侄子袁家騮百年之后怎么辦。
對此,袁家騮早已經考慮清楚。經過半年多的時間,“吳健雄墓園”在吳健雄的家鄉建成,包括貝聿銘在內的不少大師級建筑師都參與其中。墓園的西部是主體部分,墓穴旁的大理石面上鐫刻著中英文對照的銘文:
“這里安葬著世界最杰出女性物理家——吳健雄……她的意志力和對工作的投入,使人聯想到居里夫人……她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1998年,在吳健雄和袁家騮結婚58周年紀念日當天,袁家騮手捧著愛妻的骨灰盒回到祖國,實現了吳健雄落葉歸根的愿望。當袁家騮小心翼翼地將吳健雄的骨灰放進墓穴時,在場的親友都看到這個墓有“雙穴”,將來袁家騮必定是安葬于“吳健雄墓園”無疑。
2001年,袁家騮在訪問中國期間病倒,之后便住進了北京協和醫院,兩年后在北京病逝。2004年,吳健雄和袁家騮唯一的兒子袁緯承,手捧著父親的骨灰盒,放入了母親的墓穴之中。
這一對風雨同舟半個多世紀的科學家伉儷,終于一起長眠于“吳健雄墓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