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中國曾耗費巨資,
送一批學生出國深造,
其中一位佼佼者叫盧鶴紳。
可后來我們最迫切需要科研人才時,
他卻選擇了國外的“糖衣炮彈”,
接受高薪留下為美國造戰機。
此舉著實令人心寒,
如今盧鶴紳步入晚年,
想要回到大陸探親,
但網友已經不承認他是中國人。
而令人驚奇的是,
盧鶴紳還有個大名鼎鼎的親哥哥,
在國內十分受人敬仰,
此人名叫盧鶴紱(fú)。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
破開原子彈秘密的人,
中國11位兩彈元勛中,
有7位曾是他的學生!
盧鶴紱
1914年盧鶴紱出生在遼寧沈陽,
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
他的父親盧景貴,
是我國著名的機械、鐵路專家,
還是“少帥”張學良的好友;
他的母親崔可言,
曾和革命英雄秋瑾一起在日本留學。
三年后,弟弟盧鶴紳出生,
在家庭熏陶下,天資聰穎的兄弟兩個,
從小就對科學產生了濃烈的興趣。
父親對他們的教育毫不吝嗇,
滿室書香供他們研讀,
兄弟倆也沒有辜負父母的殷切期望。
1932年,盧鶴紱以優異的成績,
考入了燕京大學物理系;
幾年后,弟弟盧鶴紳,
也不甘示弱走進了這所大學。
知識就是力量,因為愚昧和落后,
西方一直欺凌著中國,
當時的政府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
不惜耗費巨額資金,
送一批優秀學生去國外留學,
盧鶴紱和盧鶴紳便是這其中,
通過選拔考試的兩名佼佼者。
“救亡圖存,改造革新”,
出國時的誓言言猶在耳,
只是沒想到后來,
盧鶴紳竟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
做出了與哥哥盧鶴紱截然不同的選擇。
盧鶴紱
1936年,
盧鶴紱先抵達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專攻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
曾在年少時,
他親眼目睹了國人受侵略者蹂躪,
為民生艱苦而痛心疾首,下定決心:
要在美國,為中華民族爭口氣!
而當時,
原子物理學是最熱門的學科,
特別是鈾核裂變現象被發現以后,
如何積累出足夠數量的鈾核,
成為物理學界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盧鶴紱決定挑戰這一難題,
經過不斷努力,
他精確測定了鋰6、
鋰7的同位素豐度比,
這一比值,
是原子彈、氫彈研制,
所必需的一個關鍵數據,
一直沿用了大半個世紀,
至今還是國際同位素表的標準取值。
盧鶴紱由此聲名鵲起,
蜚聲世界物理學界,
這一年,他還不到25歲!
1938年,他設計制造了一臺,
新型60度聚焦的高強度質譜儀,
并研究撰寫了相關論文。
這引起美國方面極大震動,
但這一消息卻被捂得嚴嚴實實,
因為這個成果被美國政府列為,
“設計制造第一批原子彈,
及原子反應堆的絕密”。
相關資料被美國扣了整整9年后,
才向世界公開。
盧鶴紱在明尼蘇達大學實驗室工作
年僅26歲的盧鶴紱,
已經是物理界備受矚目的頂尖天才,
耀眼的明日之星。
但是,當他取得博士學位,
收到學校的《科學人才征用表格》時,
他卻沒有填,被問及理由,
他這樣說道:“我的工作崗位在中國。”
與此同時,他寄回一封家書,
向父母說明了自己回國的決定。
在信中,他寫下九個字:
“我要與國人,共赴國難。”
而當時處于抗戰中的中國,
幾乎沒有任何科研環境可言,
以盧鶴紱的聲望和能力,
美國方面是給出了最優厚的待遇的,
實驗室、助手統統隨意挑,
房子車子這些標準配置應有盡有。
諾貝爾獎獲得者、
美國物理學家巴丁評論說:
“如果盧鶴紱留在美國的話,
肯定會獲得諾貝爾獎。”
對于一個物理學家而言,
個人成就的巔峰,
不就是摘得最高桂冠諾貝爾獎嗎?
何況戰亂中的祖國,
實驗條件幾乎為零,
薪酬待遇和美國比起來,
那更是天壤之別。
面對這樣的選擇,
同樣博士畢業的弟弟盧鶴紳,
接受了美國航空公司的高薪聘請,
做出了留下的決定,
盧鶴紳認為,
只有美國才是開展研究工作的“樂土”。
并不斷勸說哥哥也一起留下來。
盧鶴紱看著背棄誓言的弟弟,
心中滿是悔恨,
他沒想到弟弟如此經不住誘惑,
實在是令人失望。
盧鶴紱冷冷地拒絕:
“在美國,我什么都研究不出來,
回到祖國,
我的靈感才會源源不斷涌現。”
就這樣,
一同長大一同留學的親兄弟,
一個向東回歸,一個留在原地,
走向了分道揚鑣的道路。
盧鶴紱夫婦在婚慶典禮后與參加婚禮的友人們合影
1941年10月,
在抗日戰爭最為艱難的陰霾中,
盧鶴紱拿到了中山大學的聘書,
他轉機來到香港機場,
卻被安檢攔了下來,
因為他穿著一身反季大衣,
衣服里面鼓鼓囊囊,
整個人看上去臃腫不堪,
安檢人員起了疑心,
讓他打開大衣一看,
衣服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插袋,
插袋里,
塞滿了英文物理研究書籍和資料。
安檢員有些愣怔,
從香港跑去內地的人,
都帶食物和值錢物品,
還從來沒見過帶這么多書的。
安檢員好奇地問盧鶴紱:
“正在打仗的時候回國,
你真是連命都不要了,
還要帶這么多書?”
盧鶴紱解釋,
自己是中山大學聘請的教授,
知道國內書籍缺乏,
為了將最新的科學帶回國內,
不得不將身上塞滿了書籍。
看著這位年僅27歲的教授,
看著他為了能帶書回國所想的“笨辦法”,
安檢員頓時肅然起敬,就此放行。
赤子的回歸,日后掀起驚濤駭浪。
盧鶴紱一家
11月,盧鶴紱和妻子,
抵達廣東國立中山大學,
因為抗戰時期,
中山大學仍在不斷流亡重中,
理學院院長康辛元,
在塘口村迎接夫婦倆時,
感慨地說:“你們從天堂墜入地獄。”
盧鶴紱應答:
“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
他本來是在實驗室搞實驗研究的,
可在苦難的中國,
實驗室的影子都沒有,
盧鶴紱不得不轉為理論物理開課講授,
他是中國開設核能課程的第一人。
當時的生活十分艱苦,
為躲避戰亂,在一座古廟里,
盧鶴紱給大四學生講授理論物理、
核物理、量子力學等課程。
他們夫婦住在農村,
當地的村民經常會看到,
這位美國回來的教授,
在院子里劈柴,
他本該站在實驗室里揮斥方遒,
如今卻揮著手中的這把柴刀.......
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
盧鶴紱仍密切關注國際學界的動向,
只要是能獲得的學術雜志,
他全部手寫抄錄下來,
這一本本厚厚的手抄,
未來成為為中國核能領域,
培育人才的星星火種。
1945年,
美國原子彈在日本爆炸,舉世震驚。
盧鶴紱撰寫《原子能與原子彈》一文,
發表在《美國物理月刊》上,
他透過理論估算,
推導出鈾235原子彈等重要數據,
使美國獨家的絕對機密大白于天下!
這篇文章引起國際震驚,
權威壓根沒想到居然會是一名中國人,
破解了美國如此重要的機密!
盧鶴紱因此被譽為,
“世界上第一個揭露原子彈秘密的人”。
這些重要的數據理論,
第一次給中國人,
全面介紹了原子能物理知識及其應用。
新中國成立后,
盧鶴紱,
被聘入復旦大學代號“546”的神秘科系,
執教了兩年,
這個科系只為培育原子核科研、
工程專業人才,
盧鶴紱將自己當年的手抄學術雜志,
還有自己關于核物理的知識,
全部傾囊相授給這些特殊的學生。
后來從這里,
走出了我國核武界中的半壁江山:
兩彈一星元勛中的7位巨星,
核武事業的90名工程師,
還有解放軍高級將領,
包括日后的核基地司令,
都在這里聽過盧鶴紱的課。
他們見了盧鶴紱,
都要尊稱一聲“老師”。
中國核武這座龐大的工程,
盧鶴紱是真正鮮為人知的奠基人,
由此,
他被譽為“中國核能之父”。
1956年,盧鶴紱,
成為全國最年輕的一級教授,
并擔任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副所長。
盡管當了官,
可他一向“疏權貴親卒伍”,
閑暇時與下屬們無話不談。
十年時期,盧鶴紱被關起來,
但由于他的身份太特殊,
他的工作又太過重要,
上面為了防止他被“斗”,
專門派人陪他一起住,保護他;
在一些批判大會上,
職工們因他平易近人和樸實純真,
沒人對他有任何侮辱人格的過激行為。
1980年,
盧鶴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從未停止科研創新的步伐,
1995年,81歲的盧鶴紱,
還與他的弟子王世明一起撰寫,
《對馬赫原理的一個直接驗證》一文,
在美國權威雜志發表,
該雜志的主編評價這篇論文,
“開辟了挑戰愛因斯坦的新方向”。
當年,在盧鶴紱離開后,
和他同實驗室的另外兩個物理家,
都獲得了諾貝爾獎。
可就算沒有諾獎,
盧鶴紱對世界的影響也并不打折扣。
基于盧鶴紱對核物理學的卓越貢獻,
國際稱他是:
“世界上第一流的原子能物理學家”。
他被英國劍橋傳記中心,
授予“二十世紀成就獎”,
并載入英國劍橋傳記中心:
《國際傳記辭典》;
美國傳記研究院,
也授予他”國際成就獎”,
并載入美國傳記研究院:
《世界五千人物》,
及《五百權威領導人名人榜》。
美國德克薩斯州,
建立起了名為“盧鶴紱實驗室”的,
全美中學最好的科學實驗室,
并豎起了盧鶴紱的銅像,
這是美國,
第一次為中國科學家塑立雕像。
美國檀香山市還把每年的6月15日,
定為“盧鶴紱日”。
能得到世界如此厚重贊譽的中國人,
寥寥無幾。
在盧鶴紱為祖國奉獻的那些年里,
他的弟弟盧鶴紳也在為美國奉獻著,
盧鶴紳在被美國航空公司,
高薪聘請為高級設計師后,
就放棄了中國國籍,加入了美國籍。
此后幾十年,
盧鶴紳為美國的航空武器研發,
立下了“汗馬功勞”,
成功為美國研制出F14雄貓戰斗機,
和A6艦載機,
尤其是F14戰斗機,
它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王牌戰機,
美國軍事力量因此大大增長,
而那個時候的美國,
正在對我們采取技術封鎖措施。
從美國離開那日起,
一個選擇,讓親兄弟成為陌路人,
弟弟為美國研發戰機牽制中國,
哥哥為中國傾盡心血成核能之父。
而命運給予的饋贈,
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當初為錦繡前程而留下的弟弟,
如今想要回來卻被網友唾棄;
而棄榮華拋富貴萬里回歸的哥哥,
則備受國人尊敬景仰!
天涯赤子,滿腔熱忱,
身體力行,如日之恒。
在盧鶴紱身上,
凝聚著的是科學家對祖國,
最深沉最真誠的愛。
我們的祖國能擁有自保能力,
能有今天的強大,
離不開像他這樣棄國外榮華,
為祖國開天辟地的科學家,
他們是最偉大、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人可以失小節,卻不能失大義,
也許留在哪里是個人的選擇,
但前提是,
不能把武器對準自己的祖國!
虛榮和誘惑侵蝕的背叛者,
會被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
而真正的愛國者,
雖死猶生,靈魂不滅,
流芳中華百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