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2025春交會”如約而至。作為劇集市場最受關注的行業盛會之一,“春交會”今年同樣干貨滿滿。在今年春交會的各大論壇上,來自一線的大咖主創、主流影視公司和視頻平臺分別透露了哪些行業動向?本文將一一梳理。
短劇上桌,長劇該如何與之共舞?
2025年4月24日上午,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首都視聽產業協會主辦,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北京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主辦的2025首都視聽節目春交會在北京郎園Station中央車站舉辦。中廣聯合會副會長、首視協創作規劃指導委員會主任李京盛發表了以 “2025:長短之變”為主題的演講,聚焦長劇與微短劇的產業生態與內容形態變革,剖析兩者的優勢互補與共生路徑。
在他看來,當下長劇確實存在制作周期長、成本高、觀看門檻高、敘事節奏慢、內容注水、題材重復等問題。但長劇也有微短劇不能企及的優勢,比如長劇多年培養的受眾需求,穩定的題材特征,厚重的內容承載力,以及深度的表現力等等。
而微短劇以 “短平快” 填補市場空白,當下也暴露出短板和弊端。比如內容膚淺流俗,審美簡陋,題材邊緣化趣味,等等,如果不能被迅速地克服和校正,同樣前景堪憂。
當下,管理部門制定了一系列對微短劇的扶持政策,各級政府都紛紛出臺許多促進微短劇的發展規劃,播出制作機構也在調整制定和加大微短劇的創作播出力度。
他強調兩種藝術形態都有各自的生產的空間和傳播的渠道。長、短劇之間的競爭并非通過彼此之間的生死殺伐來一決雌雄,彼此之間應取長補短,互動互學。加速長劇實現內容更新,加速短劇改變目前已經暴露出的問題。
首都視聽產業協會副會長、長信傳媒董事長郭靖宇,是長劇領域的傳統制作人,深耕影視行業三十余年,由他導演的《打狗棍》、監制的《唐朝詭事錄》等皆為現象級爆款,在行業論壇上,他分享了長信傳媒在長劇 IP 開發與短劇賽道的實踐經驗。
在他看來,當下長劇開發應該以長期主義的理念布局長線IP,比如《唐朝詭事錄》系列,就是在“虛構人物 + 真實歷史時空”的定位下,通過單元案件與長線伏筆構建“一案一乾坤”的敘事體系,打造出可陪伴觀眾的系列IP。未來,這一IP會持續開發,讓主角團踏遍華夏神州。
《唐詭》第一季時,拍攝了213天,這樣的投入在當時不被理解,如今第三季拍攝也已經超過6個月。“舍不得力氣,不下真功夫,就沒有資格抱怨行業現狀不好,更沒資格抱怨平臺不過會。蒼天不負苦心人,打造屬于自己的原創IP,不要一直給網絡小說打工,也不要一直給流量演員打工,是長信的立足之本,我們會一直堅持,也堅信這么做有未來。”
雖然一直深耕長劇,但長信也一直沒有停止對短劇的嘗試。在橫屏短劇方面,長信打造的《江城詭事》雖然口碑不錯,卻也賠了很多錢。復盤失敗原因,一是用長劇邏輯和長劇班底拍攝,二是作品沒有IP影響力。但如今視頻平臺對優秀短劇“保底+分賬”的政策,也讓郭靖宇看到了精品短劇高速發展成為可能。
他也強調,豎屏短劇雖然是產品邏輯,但同樣有其藝術性。豎屏更能突出人物,容易讓人在情感上共鳴,未來可能會形成一種新的美學特征和藝術特征,也會被單獨作為一個藝術門類被研究,豎屏短劇對行業最大的意義在于,它給了很多年輕人機會,幫助更多素人完成藝術夢想。
行業探索多元表達嘗試,短劇未來可期
4月25日,在春交會短劇嗨創日的“跨屏共生:短劇在大屏場景下的創新發展”主題論壇上,芒果TV微創新中心分賬引進短劇負責人茆蕓和東方衛視(東方娛樂)微短劇產業部總監劉芊芊、華策集團北京短劇團隊總制片人劉子凡等重磅行業嘉賓,共同探索短劇在大屏時代的未來發展。
茆蕓指出,25至34歲的年輕觀眾以及18歲以下的青少年群體對大屏短劇興趣濃厚,尤其是古裝、言情題材表現突出,芒果TV在湖南衛視推出730大芒劇場,并計劃增加短劇時段,以滿足不同受眾需求。他指出,從豎屏到大屏的創作調整需要在敘事節奏和鏡頭語言上進行重構,以適應不同的觀影場景。他還提到,芒果TV將嘗試同IP橫豎屏一體的制作模式,探索內容融合創新,如《密室大逃脫》衍生短劇《貍貓書生》,展示了IP價值延伸的創新思路。通過多屏聯動和IP衍生化開發,可以進一步拓展短劇的市場空間和商業價值。
劉芊芊介紹了上海廣播電視臺和中國網絡視聽協會聯合推出的“中國精品微短劇品質東方計劃”。在她看來,傳統電視媒體拿出優質資源擁抱“微短劇+”,為未來更多精品微短劇的產生賦能,是媒體深度融合時代,傳統媒體探索“大小屏融合”產業布局的嘗試,比如“微短劇+綜藝”的新形態,微短劇“劇綜結合”的探索,是利用綜藝的形式來講述微短劇行業的故事,打通微短劇演員選拔、IP孵化的產業鏈,實現微短劇與綜藝的深度融合。
大屏的播出是在微短劇精品化發展態勢下展開的,其審核、播出和技術標準仍需遵循規范。她提到,未來精品微短劇在工業化、流程化的創作模式,以及科技力量的運用,或將為劇集行業生產方式的躍升帶來改變。劉芊芊提到,未來東方娛樂將繼續探索微短劇與其他內容形式的融合創新,拓展微短劇的IP開發邊界。
劉子凡分享了華策在短劇項目開發中的實踐經驗。她提到,《我的歸途有風》的創作拋開了傳統長劇思維,從抖音平臺生態規則出發,重新構建劇本格式和敘事節奏。她認為,制作公司需深入了解不同平臺的用戶需求和內容偏好,以打造符合市場需求的短劇作品。
從芒果TV到東方衛視,從騰訊視頻到愛奇藝,國內主流視頻平臺無不在加大對微短劇的布局,并結合平臺資源優勢,挖掘“短劇+”的更多可能性。在行業一片看好下,微短劇未來可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